缩略图

青少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与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向俊阳

四川天府新区实外高级中学 610213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青少年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是志愿服务当之无愧的生力军。特别是对于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高中生而言,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不仅是简单的课外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它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在奉献中体验成长,在实践中砥砺品格。然而,当前部分青少年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仍停留在完成任务或学业要求的层面,缺乏内在的热情和责任感。因此,深入探究高中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并为他们提供清晰、可行的实践路径,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社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深远意义

1. 促进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高中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在服务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各种挑战,如与不同人群沟通、处理突发状况等,这些经历能够显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区带来积极的改变,能够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并激励他们设立更长远的人生目标。此外,志愿服务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业和职业挑战。

2. 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高中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社会不同阶层面临的挑战,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新的认识,从而培养出同理心和悲悯情怀。[5] 他们在服务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差异,并逐渐意识到作为社会一员所应承担的责任。这种亲身体验式的教育,远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为深刻和持久。通过为社区治理和公共事务贡献力量,高中生能够切实体会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增强其作为公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3. 提升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

志愿服务为高中生提供了一个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广阔平台。例如,在社区开展的环保宣传、义务支教、敬老助残等活动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环保知识、学科知识以及沟通技巧等运用到实际场景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项目,如参与博物馆讲解、科技馆引导等,还能帮助学生接触到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提供有益的探索。

4. 丰富人生阅历与拓展社交网络

志愿服务为高中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接触多元人群的宝贵机会。在服务过程中,他们可以结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背景的同龄人,以及社区内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和工作人员。这种跨群体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并建立起一个积极、互助的社交网络。

二、高中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实践路径

1. 学校组织与课程融入

学校作为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阵地,应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可以将志愿服务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作为一门必修或选修的体验课程,并规定一定的服务时长,如上海市要求高中生志愿服务不少于 60 学时。其次,学校可以与周边的社区、社会组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发适合高中生的“订单式”志愿服务岗位和项目,确保服务的常态化和规范化。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岗前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服务礼仪、沟通技巧、安全知识等,以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学生安全。

2. 社区搭建平台与项目开发

社区应积极为青少年志愿者搭建服务平台,主动开发和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例如,可以围绕社区环境美化、文化建设、扶老助残、大型赛会服务等方面,设立不同类型的志愿岗位。社区还可以建立“社区青年驿站”等平台,为青少年提供集中的服务场所和交流空间。同时,社区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结合兴趣特长与自主创新

高中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策划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例如,热爱艺术的学生可以为社区绘制文化墙,擅长外语的学生可以为社区的外籍人士提供翻译服务,关心弱势群体的学生可以组织为贫困地区儿童募捐等。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志愿服务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听障人士学习发声的“AI 助聋”项目等,这些都为高中生发挥创意、学以致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 参与社会组织与品牌项目

加入成熟的志愿服务组织或参与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也是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途径。例如,清华大学的“情系母校”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大学生返回高中母校分享经验,惠及数百万高中生。此外,许多公益组织和基金会也会面向青少年招募志愿者,参与其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这些项目通常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专业的指导,能为高中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志愿服务体验。

结论

青少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一项具有多重积极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能够点亮高中生的成长之路,为其全面发展赋能,更能为社区的和谐与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为了更好地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的多方协同努力,构建起一套完善的青少年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通过优化项目设计,提供更多元化的实践选择;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激发青少年的内在动力。我们相信,当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他们必将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绚丽的青春篇章。

参考文献

[1] 郝洁 .Y 县青年融入社区治理的对策研究 [D].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025.

[2] 向盛 , 李留新 . 青少年社区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C]//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 . 第四届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668-670.

[3] 吴丹丹 , 黄宝霖 . 新质生产力助推青少年普法志愿服务活动的路径 [J]. 生活教育 ,2024,(33):51- 54.

[4] 林茹 . 金普新区推进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问题研究 [D]. 大连海事大学 ,2024.

[5] 刘英为 , 黄金燕 .PDCA 循环视角下青少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基于广州市 W 项目的个案分析 [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45(09):36-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