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工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研究

作者

高琦

130902199803290171

摘要:在电气工程领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关乎人员生命、设备运行与生产稳定。本文全面剖析电气安全隐患,从组织管理与技术两方面提出控制措施。组织管理上,构建完备制度,像岗位责任制、巡视检查制度等,强化人员培训,提升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严格作业流程规范。技术层面,运用绝缘、屏护、间距、接地接零等措施,安装漏电保护装置,采用安全电压,防范触电事故;合理选型电气设备,加强线路维护,预防电气火灾与爆炸。多管齐下,保障电气工程安全运行。

关键词:电气工程;安全隐患;安全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电气工程在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其安全性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电气系统的复杂性及高风险性,使得触电、电气火灾、设备故障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威胁着人员生命安全。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并完善电气工程安全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电气工程安全隐患分析

1.1 电气设备相关隐患​

电气设备是电气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老化与损坏问题是常见隐患。随着使用年限增加,设备绝缘层会逐渐老化,导致绝缘性能下降,引发漏电风险。设备选型不当也会带来隐患。若设备额定电压、电流与实际用电需求不匹配,长期处于过载状态,会加速设备老化,甚至引发火灾。

1.2 电气线路相关隐患​

作为电力输送主体的线路,在敷设不合规和老旧破损的情况下,也容易引发火灾。敷设线路时,线路交叉未做绝缘、线路不固定、直接敷设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等都容易发生线路短路。某小区因为线路敷设凌乱,且长期没有进行维护,线路短路引起火灾。线路老化破损,也会带来很大的隐患,绝缘皮老化的线路,使导线外露,很容易发生漏电等现象,甚至因接触不妥产生火花,从而引发火灾。

1.3环境因素隐患。

环境因素对于电气工程的安全影响巨大,高热环境会导致电气设备散热受到影响,进而造成电气设备出现过热的情况,缩短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电气设备出现故障。例如,在一些炎热的夏季,电气设备的配电箱在户外使用,箱内环境温度较高,因此电流的开关部件出现故障。潮湿的环境中会造成电气设备绝缘程度的降低,从而导致电气出现漏电的情况。

1.4 人为因素造成的隐患​

主观因素是引发电气工程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错操作往往是在实际工作中频频发生,误合、误操作等,如某变电站内一工作人员在进行倒闸操作时,操作不慎而误合开关,造成线路短路跳闸;不进行必要的维护管理同样是相当危险的。如果未定期检查和保养电气设备以及电气线路,设备内部的小故障随着时间推移积累,很可能发展成较为严重的故障。

二、电气工程安全控制措施研究

2.1 安全控制技术​

电气工程安全的第1道安全防线就是接地与接零保护技术。将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或者与零线相连,在电气设备漏电时,能够通过连接电流导入大地或者导入零线,不会导致触电。低压配电系统中的TN-S系统,将其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隔离,能够有效保障用电安全。漏电保护技术能够通过对电路内电流的不平衡检测,在发生漏电时及时切断电源,其灵敏度高、动作快捷,在极短时间将电路切断,不会发生触电事故和电气火灾事故。短路保护技术通过熔断器、断路器等,当电路发生短路时能够迅速切断故障电路,使电气设备不受到短路电流的破坏,使事故扩大的情况不再发生。

2.2 工程设计阶段的安全措施​

电气工程设计阶段是电气工程安全的前提性阶段,在工程设计中应当明确电气设计的原则。全面、细致地设置电气系统,即考虑建筑物的用途、供配电的负荷情况、未来的扩充情况,并细致地安排好配电系统及电力线路的布线情况等。例如,人员流动性大、用电设备多的商业综合体,电气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足额的用电容量,并预留出备用回路。同样也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正确规格、型号、类别的电气设备,如爆炸危险环境内使用的电气设备应选用防爆类型的设备,从用电的最初时期杜绝用电安全隐患。

2.3 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措施​

控制施工质量,做好质量安全管理。施工人员按规定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施工验收标准进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乃至接地装置施工等过程每一环节都需规范精准操作,如在施工中进行电缆敷设,需保证敷设弯曲半径满足要求,不损伤电缆绝缘层。把控施工质量,制定健全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原材料、施工工艺、隐蔽工程等的检查,采用旁站监理、抽样检验等,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不留施工质量安全隐患。

2.4 运行维护阶段的安全措施​

投运后运行维护是在电气工程进入运行过程后对于其进行的系统维护。安装好定期检查机制,通过巡检对电气工程中的各个设备以及电路中的每一个部分进行检查,如设备表面情况、设备运转数据、设备绝缘性等,一旦出现诸如绝缘层老化、设备接触不良等现象和情况,应该要及时进行处理。对电气设备中的部分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对每一设备的故障情况能够及时的进行排除和解决,保障投运后的电气工程能够长期有效的进行运转。

三、电气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

3.1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电气工程安全的基础,制订安全规章管理制度,包括操作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制订科学的安全检查周期及内容,对电气设备运行状况、线路连接等进行全面检查。制订分级分类的事故应急预案,规定安全事故出现的处理程序和人员责任。要明确规定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从管理层到现场工作人员均应明确安全工作的分工。

3.2 安全监督机制​

外部监督是保证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内部监督检查主要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进行,通过定期的监督检查检查电气系统的运行以及相关制度的落实,主要通过现场巡视、文档审查、人员询问等方式,发现并督促纠正违纪行为。每月底进行一次专项安全检查,并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并予以整改、跟踪复查。

3.3 安全教育与培训​

培训与教育是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从业人员,应以岗位为依据,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即对新员工进行必需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就业,定期对在职人员进行新技术、新规范的培训,更新相关技术知识。每季度定期开展电气安全技能培训,聘请专家进行电气事故安全知识介绍、事故分析、防范措施讲座等。向社会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如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到社区宣传、网络科普、公益广告等,使公众提高对电气安全危害的认识及防范,营造全民关注电气安全的良好氛围。

结语

电气工程安全控制是一项系统且关键的工作,需技术手段与管理策略协同发力。技术上,通过绝缘防护、接地保护、智能监测等措施,从源头降低电气事故风险;管理上,完善制度规范、强化人员培训与监督,构建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随着电气技术革新,新的安全挑战不断涌现,未来需持续关注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引入智能化、数字化安全管理手段,推动安全控制措施迭代升级,为电气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筑牢防线,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玮.电气工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05):328-329.

[2]齐彦平.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全技术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0):1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