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的动态控制

作者

陈晓玲

宁夏凯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环节与因素。在建设过程中,动态控制至关重要,它能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有效应对各种变化与风险,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处于可控状态。本文深入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动态控制的内涵、关键要素及实施策略,旨在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动态控制;系统工程

引 言

水利工程对于国家的水资源合理利用、防洪减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水利工程建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地质条件变化、气候因素影响、政策调整等。传统的静态控制方式难以适应这些复杂多变的情况。动态控制强调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依据实际进展与变化,实时调整控制策略与措施,使工程始终朝着预定目标前进。通过有效的动态控制,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降低风险,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一、水利工程建设动态控制的内涵

(一)动态控制的概念

水利工程建设的动态控制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关键目标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与评估,当发现实际情况与计划目标出现偏差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使工程建设重新回到预定轨道的过程。它不是一次性的控制行为,而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优化的过程,贯穿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各个阶段。

(二)动态控制的特点

1.系统性

动态控制涵盖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工程技术、项目管理、资源调配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例如,工程进度的调整可能会影响成本和质量,因此动态控制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

2.实时性

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各种内外部因素不断变化,动态控制要求及时获取工程实际进展信息,实时分析偏差并采取措施。例如,通过实时监测施工进度和质量数据,一旦发现进度滞后或质量问题,立即启动相应的处理机制,避免问题扩大化。

3.动态适应性

动态控制强调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控制策略和措施。不同的水利工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工程在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动态控制需要具备动态适应性,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调整。

二、水利工程建设动态控制的关键要素

(一)质量控制

1.原材料与构配件质量

水利工程建设中,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质量。从采购环节开始,就需严格把关,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材料进场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全面检验,如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钢材的力学性能等进行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的储存和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确保其质量不受影响。

2.施工过程质量

施工过程是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计划,明确各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采用巡检、抽检和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和浇筑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对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进行严格验收,只有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二)进度控制

1.进度计划制定

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的基础。在制定进度计划时,充分考虑工程的规模、施工难度、资源供应、自然条件等因素。采用先进的计划编制方法,如关键路径法(CPM),确定工程的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合理安排各工作的先后顺序和时间节点。同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

2.进度跟踪与调整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对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若发现偏差,及时分析原因,判断偏差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增加资源投入、优化施工方案、调整工作顺序等,确保工程进度符合计划要求。例如,如果因天气原因导致进度滞后,可在天气好转后适当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加快施工进度。

三、水利工程建设动态控制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1.监测指标确定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要素,确定相应的监测指标。在质量方面,包括原材料性能指标、混凝土强度、压实度等;在进度方面,有工程形象进度、关键工作完成时间等;在成本方面,涵盖各项费用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等;在安全方面,有安全事故发生率、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等。

2.监测方法与频率

采用多样化的监测方法,如现场检查、实验室检测、仪器监测等。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测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对于关键部位和重要指标,增加监测频率,确保及时获取准确信息。例如,对大坝混凝土的强度,在浇筑过程中按一定频率进行现场取样检测;对工程进度,每周进行一次现场巡查和进度数据统计。

(二)强化信息管理与沟通

1.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建立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和分析。该系统应具备数据录入、查询、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能够实时展示工程的进展情况、质量状况、成本费用等信息,为动态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2.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参建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之间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定期召开工程协调会议,讨论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加强与外部相关部门(如环保、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政策法规变化,确保工程建设符合相关要求。

(三)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1.信息化技术应用

利用信息化技术,如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提高动态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BIM技术可以实现工程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便于各方人员直观了解工程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物联网技术可对工程设备、施工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

2.数据分析与预测技术

运用数据分析与预测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例如,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工程进度、成本等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是否会出现偏差,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类似工程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为当前工程的动态控制提供参考。

四、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的动态控制是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实现工程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等关键要素的有效控制,以及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强化信息管理与沟通、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培养高素质管理团队等实施策略,能够及时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风险,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处于可控状态。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动态控制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泽宁,管新建,胡彩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M].黄河水利出版社,2021.

[2]李雷,盛金保,王仁钟。大坝安全监测理论与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2.

[3]王卓甫,简迎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创新[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176-202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496-201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