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型水库扩建工程施工关键工艺及质量控制

作者

王涵

云南高创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本文对中型水库扩建工程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工程概述、关键工艺、质量控制到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通过对水库基本情况、扩建必要性、规模与范围的分析,明确了工程的背景和目标。详细探讨了大坝加高加固、溢洪道改造、输水系统改造、水库清淤和生态修复等关键工艺,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技术手段。在施工管理方面,重点分析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结果表明,中型水库扩建工程通过科学的质量控制和施工管理措施,能够有效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型水库;扩建工程;关键工艺;质量控制;施工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中型水库作为区域水资源调配、防洪减灾、灌溉供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功能的提升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中型水库扩建工程通过增加库容、优化设施、提升运行效率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区域水安全,同时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水库扩建工程涉及复杂的施工工艺和多方面的质量控制要求,施工管理难度较大。

一、中型水库扩建工程概述

(一)水库基本情况

中型水库一般是一座拥有1000万到1亿立方左右的大型水库,它对区域水资源调配、防洪减灾、灌溉供水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一个特定的中小型水库作为例子,它的初始设计容量是一万立方米,起到防洪、灌溉和供水等作用。该库坝是一种具有200米高和300米长度的坝。水库库区经长期运营后,已在保证区域防洪安全、农业灌溉水源稳定、城乡生活用水等领域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出现了库容萎缩、设施老化等问题,亟需通过扩容来提高其整体性能与效能。

(二)扩建工程的必要性

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必要性体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增加,我国面临的缺水问题日趋严峻,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区。中小型水库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扩大库区的蓄水量,实现对流域内的水资源合理调配,改善流域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保证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其次,扩建工程可提高库区的防洪容量,实现与已建水库的协同调控,实现“削峰错峰”,减轻下游洪水风险,健全区域防汛系统。另外,扩建后的水库还能扩大灌区规模,增产增收,拉动周边工业,增加工作岗位,增加农户收入。在此基础上,扩建工程也有“南水北调中线”的思路。为了保证该地区的水资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安定,中型水库扩建工程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三)扩建工程的规模与范围

中型水库扩建规模和内容,一般包括库容增加、坝体加高、泄洪道改建、输水系统优化和生态恢复等。以安徽省霍邱县龙潭水库二期工程为实例,共开挖占地522万平方米,开挖深度为3.1 m,土方开挖总量约为1,600万立方米;另有5 km的新防护工程,扩建水库库容8446万立方米。广州市从化区南大水库二期扩建项目,以给水(备用)、防洪灌溉为主,同时还承担了发电等工作,扩建后,总库容2611万立方,其中包含了水坝及泄水孔、加压引放水管道、电站、闸陂、附属道路等。建设项目的规模与规模,既是对库区功能的升级,又是对流域内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水安全的重要表现。

二、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关键工艺

(一)大坝加高加固技术

为了保证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其施工工艺主要有:加高防浪墙、加高大坝(先在下游加高,如果不能,就在上游进行)、“戴帽”加高(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坝体加固(例如替换坝体或灌浆)、坝基加固(增加防渗帷幕和排水系统等)、新旧坝体的联合加固等。因此,必须结合实际的工程实际、地质条件,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保证坝体在经过一定的改造后,既具有一定的抗洪水作用,又能够保证其在扩建后的使用要求。

(二)溢洪道改造技术

对于中等规模以上的大型水利枢纽,溢洪道改造技术是保证大坝安全运营、提高泄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现有溢流坝进行了拓宽和拓宽,降低了坝高,加大了堰的高度。以西堡水库改建工程为例,采用溢洪道改造技术使溢洪道的泄量明显提高。同时,本项目还将在溢洪道出口曲线处增设一道导流壁,以达到最优流动形态、减小局部冲刷的目的,采用水力学计算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出最适宜的导流结构形式。在瑞典斯坦库拉福水库,通过降低溢洪道闸门顶高程和安装新闸门,从而使它的泄流容量得到了改善。该工程实施后,既提高了溢洪道的泄流效能,又提高了水库的安全性。

(三)输水系统改造技术

在中型水电站扩建改造过程中,如何提高引水效果,保证供水的安全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输水系统改造技术利用地质钻探的方法,在不开挖地面的情况下进行管线敷设,施工工期短,对环境影响小;在引水工程中,引入了多用途的砼切缝机械、面层成形机等成套工程装备,提高了工程的效率与品质;采用斜拉式闸门技术对泄流设备进行改建,具有施工简便,止水效果好的优点;介绍了供水管网的主要工艺,包括了管沟开挖、铺设等工序,保证了供水管网的精确性,保证了供水管网的安全性。在保证供水管网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供水管网的输送容量与运行效益。

(四)水库清淤技术

在中大型水利枢纽扩建项目中,水库清淤技术是恢复库容,改善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清淤方式有:水力学方法(以水冲冲力排除水库内的淤渣,适合不排水的场合)、干清淤法(水库抽干后进行,排沙量容易控制,但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虹吸式清淤(通过虹吸排除沉积物,不需要排水)、引水冲滩法(通过水库的地势将沉积的淤泥引入水库,适合中小型水库)、机械清淤(如挖掘机、挖掘机等,高效、实时监测)、生物清淤(生物脱泥(以生物物料为原料,以生物降解污泥,对底泥进行生物降解,但效果不佳)与化学清淤(添加化学剂,去除淤泥,快速去除淤泥,但会对水体产生影响)。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只有结合水库的实际情况及不同的目的,才能取得最好的排泥效果及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生态修复技术

在中等规模的库区扩建工程中,对库区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治理。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手段,将各修复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比如,通过对植物或微生物的生理和生化作用,使环境中的污染变为无毒的物质,具有高效、环境友好和经济等优点。利用芦苇、香蒲等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利用其对水体养分的吸附作用,达到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投加特异性菌种,加快降解有机物,提高水质。通过对疏浚淤泥进行生态恢复,将其作为生态恢复基材或制备生态型防护建筑材料,既可有效地解决固体废物处置难题,又可为生态恢复提供物质支撑。而化学修复是指在水中投加自然矿物或化学剂,来中和环境中的酸,从而改变其理化特性,从而为其治理提供更好的环境。将上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库区的生态服务水平,提高库区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体质量,保证库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首先,需要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工程实际需求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应涵盖从设计到施工、验收的全过程,明确各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其次,要强化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严格把控材料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环节,确保材料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此外,还需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同时,建立严格的监测和检测制度,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对工程进行全过程、全要素检测。最后,完善质量奖惩机制,对达到或超过质量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符合标准的进行惩罚。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环节。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项目法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质量责任,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以单元工程为基础、工序控制为手段”的程序化管理模式,落实“三检制”,确保每道工序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同时,加强对关键施工工序的旁站监督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此外,还需强化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障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

(三)关键工艺的质量控制措施

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关键工艺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在施工人员和设备管理方面,必须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和人员设备条件,确保其具备完成工程的能力。其次,对于施工测量技术,要保证测量人员具备岗位资格,使用的测量设备满足精度要求,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从配合比、振捣设备、运输设备等多方面入手,严格检查基础面、模板、钢筋等是否符合技术规范。此外,针对新老坝体结合等关键工艺,应采用合理施工工艺,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施工质量。同时,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明确质量责任,制定施工工艺和计划,管理人员需加强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障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关键工艺质量。

(四)质量控制的技术手段

在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质量控制中,技术手段的应用至关重要。首先,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要素的检测,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高低压脉冲冲洗法等技术手段,对钻孔进行冲洗和压水工作,以保证施工质量。此外,通过信息化技术如BIM平台,实时输入施工数据,利用其碰撞检查功能分析施工安全隐患,从而更精确地进行施工质量管理。这些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质量控制水平,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的施工管理

(一)施工组织设计

为了保证该项目的成功进行,对中型水利枢纽的建设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施工组织设计应当包含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部署,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配备,施工测量,施工导流,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期度汛方案,工程进度管理和保证措施,工程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安全管理目标和保证措施,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水土保持目标和措施,文明施工目标和保证措施,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交通组织,构(建)筑物和文物保护措施等。在制定时,要根据项目的特征,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对工序进行合理的排序,对场地进行科学的布局,并进行资源的分配,达到平衡的生产。

(二)施工进度管理对中型水电站二期扩建项目进行工期控制,是保证项目按期完工的重要保证。要确定工程项目的工期管理指标,采用目标分解或者分层分析的方法,对项目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的划分,从而为项目的实施、工艺、物料的调配等工作提供精确的依据。要健全进度控制程序,加强对施工计划的管理,对施工计划进行科学的制定,并对其进行严密的审查,并对其进行总结,制定出审计管理表格,对建设的内容进行优化,对建设的资源进行优化。另外,还需要加强生产组织计划,对建筑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心,让各个部门与工作程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信息化的平台,让建筑信息能够有效地传递出去,降低由于连接不够而导致的建筑工作效率受到的影响。进一步健全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制度,制定项目实施标准,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测与监控,提高项目实施的准确性与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在保证项目工期、高品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项目的实施。

(三) 施工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该项目的成功进行,对中小型水电站增容改造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要确定水库的安全管理职责,对水库的管理单位、人员和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确定管理单位的责任,配置相应的管理仪器和设备。在建设工程中,要严格遵守有关的有关规定和规范,保证建设企业具有相应的资质,并能根据核准的工程图纸实施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工程进行监控与检测,并将工程观测、通讯、电力、照明、交通、消防等配套工程和配套设备配备到位。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计划,预先准备好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以保证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就能及时有效地处置。采取上述各项措施,能切实提高中等规模水电站扩建项目建设的安全性与效益。

结语: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经验的积累,中型水库扩建工程将为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友贵.中型水库扩建工程施工关键工艺及质量控制分析[J].水上安全, 2023(13):137-139.

[2] 李源.中型水库扩建工程施工关键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以老炉下水库为例[J].地下水, 2022, 44(5):289-291.

[3] 郑迎达.基于"5M1E"的平海子中型水库扩建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22.

[4] 查加勤.水利施工中水库灌浆施工工艺简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5] 陈永娟,尹伟.青州市黑虎山水库溢洪道灾后改扩建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工程质量控制分析[J].微电脑世界, 2019, 000(3):1.

[6] 佟玉波.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大坝混凝土护坡现浇施工工艺研究[J].Water Conservancy &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2024, 6(23):22-23.

[7] 王甫,高全,杨明化.基于博弈论-成功度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后评价[C]//2024中国水利学术大会论文集(第一分册).2024.

[8] 姚贤.大中型水库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000(013):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