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建工程中高大模板施工技术

作者

刘俊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51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发展,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本文通过阐述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特点、施工流程、施工要点以及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旨在为房建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推动房建工程建设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房建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在现代房建工程中,为满足建筑空间和功能的多样化需求,大跨度、高净空的建筑结构日益增多,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应运而生。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成型质量、承载能力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施工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若施工过程控制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深入研究房建工程中的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大模板施工特点

1.1施工难度大

高大模板施工涉及到高空作业、大跨度结构等复杂情况,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例如,在高净空的空间内进行模板的安装与拆除,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高空作业经验和操作技巧,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质量。

1.2技术要求高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精确计算模板及支撑体系的受力情况,合理选择材料和构造形式,以保证其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各种荷载。

1.3安全风险高

由于高大模板施工通常处于高空且支撑体系庞大,一旦发生坍塌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施工过程中的任何疏忽,如支撑体系搭建不牢固、材料质量不合格等,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房建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

2.1施工准备阶段

2.1.1施工方案编制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详细的高大模板施工方案。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计算、施工工艺、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等内容。施工方案需经过专家论证,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2.1.2材料准备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购模板、支撑材料及连接件等。模板可选用优质多层胶合板或钢模板,要求表面平整、强度高、耐磨损。支撑材料多采用钢管脚手架,其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严禁使用有裂缝、变形、锈蚀严重的钢管。扣件应具有足够的抗滑、抗扭转能力,进场前需进行抽样检验。如在某工程中,对进场的钢管进行壁厚测量和外观检查,对扣件进行扭矩试验,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2.1.3人员培训与交底

对参与高大模板施工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其熟悉施工工艺和质量安全要求。在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各施工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2模板及支撑系统搭建阶段

2.2.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利用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等)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模板的位置、标高和尺寸。在地面上弹出模板边线和支撑体系的立杆位置线,为后续的模板安装和支撑体系搭设提供准确的基准。

2.2.2支撑系统搭设

按照设计方案从底层开始逐层搭设支撑系统。立杆应垂直设置,底部设置垫板或底座,以分散荷载。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布置,确保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在立杆之间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扫地杆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200mm。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夹角宜为45°-60°,以增强支撑系统的抗倾覆能力。

2.2.3模板安装

在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模板的安装。先安装梁模板,再安装板模板。模板安装应平整、严密,接缝处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漏浆。对于大跨度梁模板,应按照设计要求起拱,以抵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下挠变形。在安装过程中,要及时对模板的位置、标高和垂直度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模板安装质量。

2.3混凝土浇筑阶段

2.3.1浇筑前检查

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及支撑体系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模板的安装质量、支撑体系的稳定性、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等。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2.3.2浇筑

合理的混凝土浇筑顺序对高大模板的受力状态至关重要。一般遵循先浇筑竖向结构(如柱、墙),后浇筑水平结构(如梁、板)的原则。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应从梁的一端向另一端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且在梁的两侧同时对称浇筑,避免模板因单侧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或位移[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还需考虑混凝土的水化热问题,采取分层浇筑、预埋冷却水管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产生裂缝。

2.3.3振捣

采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和方法,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对于梁、柱等钢筋密集部位,可采用小型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点应均匀布置,间距不宜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过程中,要避免振捣棒触碰模板和钢筋,防止模板变形和钢筋移位[2]。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泛浆、不再下沉、无气泡冒出时,表明混凝土已振捣密实。

2.4模板拆除阶段

2.4.1拆除条件确定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情况,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确定模板拆除时间。一般情况下,梁、板等结构构件的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一定比例(如梁跨度小于8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梁跨度大于等于8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通过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来确定混凝土是否达到拆除条件。

2.4.2拆除顺序

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的原则。先拆除侧模,再拆除底模。拆除底模时,先拆除支撑系统的水平杆和剪刀撑,然后逐步拆除立杆。拆除过程中,应设专人指挥,严禁违规拆除和抛掷模板及构配件[3]。拆除的模板和支撑材料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以便重复使用或运输出场。​

3 高大模板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原材料质量控制

建立严格的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对模板、支撑材料及连接件等进行全面检查。除检查外观质量和规格尺寸外,还需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确保材料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对不合格材料坚决退场,严禁用于工程施工。例如,对钢管的壁厚、力学性能,扣件的抗滑、抗破坏性能等进行复试,从源头上保证施工质量。

3.2施工过程质量检查

在高大模板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检查工作。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重点检查模板的安装尺寸、平整度、垂直度,支撑体系的间距、步距、剪刀撑设置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施工质量。模板拆除后,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成品保护。避免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随意的剔凿、碰撞等操作,防止损伤混凝土结构[4]。对易受碰撞的部位,应采取防护措施,如设置防护栏杆、包裹防护材料等。

3.3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对高大模板施工的关键环节,如支撑系统搭设、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等,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安全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同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施工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和要求,灵活应用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并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和创新,从而推动房建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房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实践探讨.王尊永;李玉玲.科技资讯,2024(09).

[2]基于房建施工的高大模板施工技术.汤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11).

[3]浅谈建筑工程中的高大模板施工技术.李自航.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8).

[4]高大模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薛孟祥.建材发展导向,20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