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对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促进研究
申记朝
41132919900426313X 830000
摘要
本研究聚焦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问题。当前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文化建设面临价值引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等多重挑战,亟需创新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效能。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考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对安全生产文化的促进机制。研究发现,党建工作在价值引领、组织保障和制度建设方面为安全生产文化提供了坚实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则通过理念宣贯、教育培训和心理疏导等途径强化了员工安全行为自觉性。基于实证研究,本文构建了”党建引领、思政支撑、文化渗透、行为转化”的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整合模型,并提出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推进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等针对性建议,为提升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党建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 安全生产文化 机制研究
第一章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1.1安全生产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安全生产文化作为现代工业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理念,融合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等多元要素。在露天煤矿这类高风险行业中,安全生产文化不仅表现为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集成,更体现为企业全员对安全理念的认同与内化。这种文化超越了传统安全管理的范畴,构建了一种将安全意识渗透到生产各环节的系统性思维模式。
露天煤矿开采面临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因素多变、机械设备密集等多重挑战,这些特殊环境使得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尤为迫切。在这一背景下,安全生产文化不仅仅是防范事故的保障机制,更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党建工作作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通过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安全价值观能够在企业各层级形成共识,进而转化为自觉的安全行为准则。
在露天煤矿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安全生产文化特别强调风险预控意识的培养与危险源辨识能力的提升。这种文化建设不仅关注物理环境的安全保障,更注重员工心理安全感的构建,通过价值引领与行为规范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当安全文化深入人心,便能在生产一线形成无形却有效的安全屏障,为露天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党建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理论价值
党建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在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文化构建过程中彰显出独特价值。党建活动通过价值引领与组织保障双重维度,有效推动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氛围。党组织在露天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着决策指导、责任传导与资源整合的核心功能,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化、规范化。
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党组织通过建立健全决策议事机制,将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题,确保安全决策科学合理;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建设,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传导机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这一系列机制共同构成了党建引领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系统。
煤矿企业党建与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机融合需建立在系统性机制基础上。通过构建党建领导下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实现党的领导与安全管理的深度耦合;借助党组织政治优势,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依托党建活动平台,强化安全文化宣教,激发职工安全生产内生动力。这种融合机制使党建工作成为推动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核心引擎,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组织支撑。
第二章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文化现状调查
2.1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当前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与实际生产运行存在脱节现象,表现为安全制度建设与执行之间的鸿沟日渐加深。基层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许多安全规程成为”墙上文章”,风险防控机制未能真正融入日常作业流程,安全检查走过场,隐患排查不彻底,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屡见不鲜。
党建与安全生产工作之间出现了”两张皮”现象,这种分离状态直接导致了协同效能的严重缺失。党组织在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与党建工作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融合机制。党建弱化已经成为影响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煤矿党建工作作为煤矿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部分露天煤矿党组织功能弱化,导致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
露天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还普遍存在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知停留在被动应对层面,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缺乏内在驱动力。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出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引领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方面的缺位,未能有效将党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员工的安全行为自觉。如何通过强化党建工作来提升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水平,成为露天煤矿企业亟需探索的重要课题。
2.2党建引领安全生产文化的现实路径
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有力引领与深度融合。党建工作通过价值引领、组织保障和制度创新,为安全生产文化注入红色基因,提供了坚实支撑。实践表明,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有助于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氛围,构筑起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和组织保障。
绩效管理与党建体系构建相结合是提升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效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党组织考核体系,建立党组织参与安全绩效考核的具体指标,形成了安全生产与党建工作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这种党建引领下的安全绩效管理模式,既强化了党组织在安全生产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也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使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真正成为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内生动力。
第三章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安全生产文化的机制
3.1党建工作对安全生产文化的价值引领
党建工作在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引领作用,通过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力量,深刻塑造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念。党组织以政治引领为核心,在安全生产领域构建起”思想铸魂-制度固本-实践育人”的三维驱动模型,这一模型在价值观培育与安全行为养成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
露天煤矿企业通过党建领先战略锻造高素质队伍的经验证明,将安全发展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能够实现安全生产无伤亡事故的目标。党建工作与人才强企战略相结合,培养了一支素质全面、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这些队伍不仅具备专业技能,更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自律精神,成为推动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3.2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生产文化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价值观引导与行为规范塑造,在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文化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员工内化安全理念,将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时,安全生产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员工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构建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路径,有效弥合了制度规范与实际行为之间的鸿沟。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将抽象的安全理念具象为可操作的行为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和技能实训等多元化方式,员工不仅掌握了安全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安全第一的思维习惯。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技术培训相结合,形成了”知信行”统一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的内在需求而非外部约束,从根本上保障了露天煤矿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01]任海瑕.试论煤矿党建与安全生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02]党国梁.煤矿企业党建与安全生产管理的融合机制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03]陈涛.做好煤矿党建工作为企业跨越发展服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