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 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 的影响分析

作者

俞佳燕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中医院 226400

引言

肺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呼吸器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并非独立的疾病,它是由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并发症。这种疾病常常会出现在一些 ICU 重症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1]。如果感染了这类肺炎,对医生的治疗是有很大影响的。这可能会让医生误以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可以不继续使用机械通气,但 VAP 会造成病人脱机困难。而且它也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患者基本恢复更为缓慢,造成住院时间更长。而且如果这种疾病加重,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威胁。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在对 ICU 病房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避免患者出现VAP 是非常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 2023 年 9 月 -2024 年 9 月 ICU 重症患者 92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46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2 例;年龄 18~77 岁,平均 (42.65±2.67) 岁;呼吸机治疗时间 2~10d ;平均(5.14±0.23)d 。试验组男 23 例,女23 例;年龄 17~76 岁,平均 (43.25±2.16) 岁;呼吸机治疗时间 1 ~ 11d,平均 (5.46±0.46)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式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2.1 病房巡查与管理

与其他病房的患者相比,在 ICU 病房中的患者往往疾病更为严重,而且病情变化也可能会较为突然。因此在对 ICU 病房患者进行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做到对病房中的环境进行调整,要保证高标准的无菌环境。对于病房中的通风状况也要有所注意。有无感染的病人应视病人的体质情况而定。有些病人是比较重的,应该分开隔离[2]。另外,在进入病房前,护理人员应当遵守相应的卫生规程和要求,在进入病房前,先将相应的隔离服和其它用品穿好,然后再进行病人的护理。

2.2 口腔综合护理

采用 0.12%-0.2% 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擦拭或冲洗,每日 4-6 次。氯己定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有效抑制口腔内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生长。擦拭时需彻底清洁牙齿、牙龈、舌面、颊黏膜等部位,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需先松开固定胶布,由两名护士配合操作,一人固定气管插管,另一人完成口腔护理,操作后重新固定并调整导管位置。

2.3 选择恰当体位

半卧位(床头抬高 30 ° -45°)是预防 VAP 的经典体位。该体位可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降低口咽部分泌物及反流物误吸入下呼吸道的风险。研究表明,持续保持半卧位可使 VAP 发生率降低约 25% 。护理过程中需注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脊柱损伤等特殊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角度,同时定期评估患者骶尾部、足跟等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发生。每2-3 小时为患者进行体位变换,从仰卧位交替至左右侧卧位,配合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翻身时需注意保持呼吸机管路固定,避免牵拉导致脱管。对于使用俯卧位通气的患者,需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在翻身前确认气管插管深度、固定情况,并由至少 3 名医护人员协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俯卧位通气不仅有助于改善氧合,还可减少背侧肺段分泌物积聚,降低局部感染风险。

2.4 手卫生相关护理措施

手卫生是预防ICU 患者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VAP 发生风险的基础措施。

规范洗手流程: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有创操作前后、处理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后等情况下,必须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使用流动水和皂液,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15 秒,确保手心、手背、指缝、指尖、拇指等各个部位都得到充分清洁。在 ICU 病房内合理设置洗手池,配备充足的皂液、擦手纸和速干手消毒剂,方便护理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操作。做好手卫生能减少护理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体传播给患者的机会,从而降低 VAP的发生风险。有研究表明,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可使VAP 的发生率降低 20%-30% 。

2.5 声门下吸引相关护理措施

声门下吸引是清除声门下分泌物,减少分泌物坠入下呼吸道引发感染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吸引时机:一般情况下,每 4-6 小时进行一次声门下吸引。当患者出现咳嗽、躁动,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时,应及时增加吸引次数。

吸引前先检查吸引器的性能,确保其正常工作。吸引时,将吸引管轻轻插入声门下区域,保持负压在 80-120mmHg 之间,缓慢旋转吸引管进行吸引,避免损伤气道黏膜。吸引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吸引。

吸引结束后,妥善处理吸引管和分泌物,对相关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同时,帮助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通过有效的声门下吸引,可及时清除积聚在声门下的分泌物,减少细菌定植和下移,进而降低VAP 的发生率。临床数据显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使VAP 的发生率降低约 40% 。

2.6 呼吸机管路相关护理措施

呼吸机管路是细菌滋生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预防VAP 的关键。

目前主张根据呼吸机管路的污染情况进行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呼吸机管路即可。如果管路被患者的分泌物、血液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定期检查呼吸机管路是否有扭曲、堵塞等情况,确保气体能够顺畅流通。在进行吸痰等操作时,避免将分泌物带入管路。同时,每周对管路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化学消毒或热力消毒等方法 [3]。

呼吸机管路的位置应低于患者的头部,防止冷凝水倒流进入患者气道。定期倾倒管路中的冷凝水,倾倒时避免冷凝水溅出,倾倒后及时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

规范的呼吸机管路管理能减少管路内细菌的滋生和传播,从而降低 VAP 的发生风险。有研究表明,科学的呼吸机管路管理可使VAP 的发生率降低 25% 左右。

2.5 营养指导

在 ICU 病房中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身体往往较为虚弱,或者一些患者因为治疗而导致不能够正确进食。但是在对患者治疗的期间,进行相应的营养补充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这些患者进行相应的营养指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对于 ICU 重症患者,可以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在医院中,营养支持一般分为三种。在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这三种不同的营养知识方法进行选择,给予最好的营养方法,可以有效加快患者身体的恢复速度,有助于医生进行治疗。

3 结果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 [n(%)]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 ) 表示,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治疗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比较:试验组 SaO2 、 PaO2 、 PaCO2 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 pH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

两组VAP 的发生情况:治疗组3 例VAP,占 6.52% ;而在对照组中,有12 个病例,占26 09% 。实验组 VAP 的发病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3AA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4 讨论

根据对ICU 危重病人死亡原因统计调查发现,我许多医院ICU 危重病人的死亡率,与他们患有VAP 有关。而VAP 病人的死亡率高达 30% 以上。可见VAP 在ICU 里的危害有多大 和一般的病比起来,危重病人的病情发展得更快。对于此类病人,要积极的进行治疗,防止病情的急剧加重,必须给予机械通 φ 目前,在使用机械通气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 ICU 危重病人的救治。有很大的几率会引起 VAP,因此,对于这样的现象,护理人员们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在实施一体化护理模式时,需要护理人员充分关注并计划好病人在护理中的每个步骤,并将病人的具体病情及自身的年龄情况等因素加以考量,将口腔护理、体位护理等各种护理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以确保护理中病人的护理工作能得到更好的实施。另外,还要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在 ICU 危重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当医务人员看到病情出现了进一步的变化,要第一时间通知医师,并采取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总之,与单纯的护理方式比较,全科护理方式有着诸多优势,医师和护理人员都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并加以普及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顾会琴 .ICU 重症患者护理中开展综合护理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效果 [J]. 人人健康 ,2022(23) :65-67.

[2] 田莉 . 综合护理干预对 ICU 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评价 [J]. 中国医药科学 ,2024(15) :78.

[3] 胡健 . 专项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2(20) :56-58.

[4] 扶春金 .ICU 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探析 [J]. 中外医疗 ,2023(17)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