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趋势

作者

孙瑶 孙婷

211223198901051860 211223199402271847

摘要:本文围绕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展开深入探讨,阐述了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在保障建筑安全、评估工程质量方面的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当前常用的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包括传统检测技术和新兴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及优缺点。对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如智能化、自动化、多元化以及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等,为建筑工程结构检测领域的技术发展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运用;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类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建筑工程结构作为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作为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及投入使用后,及时、准确地检测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建筑工程的质量评估、维修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一)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结构检测技术可以对施工材料、构配件以及施工工艺进行实时监测。例如,通过对钢筋的力学性能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等,能够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结构安全隐患。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检测,如桩基完整性检测、钢结构焊接质量检测等,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缺陷,保证施工工艺的规范性,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二)评估既有建筑的安全性

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既有建筑,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使用功能的改变,建筑结构会逐渐出现老化、损伤等问题。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能够对既有建筑的结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判断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情况以及损伤程度等。根据检测结果,为既有建筑的维修、加固或改造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既有建筑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为建筑工程质量纠纷提供依据

在建筑工程领域,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引发质量纠纷。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客观、准确的检测数据,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进行鉴定,明确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责任归属。无论是施工方、建设方还是其他相关责任主体,检测结果都可以作为解决质量纠纷的重要依据,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常用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分析

(一)传统检测技术

1. 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

回弹法:回弹法是基于混凝土表面硬度与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非破损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回弹仪弹击混凝土表面,通过测量回弹值,结合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等参数,根据相关测强曲线来推算混凝土的强度。回弹法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适用于大面积的混凝土强度普查。但该方法受混凝土表面状况、碳化深度等因素影响较大,检测精度相对较低 (赵羽习, 金伟良. 土木工程测试技术[M]. 科学出版社, 2009)。

超声回弹综合法:超声 - 回弹综合法是将超声法和回弹法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方法。超声法可以反映混凝土内部的密实度和弹性模量,回弹法反映混凝土表面硬度,二者结合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混凝土的强度特性。该方法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适用于对重要结构部位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

钻芯法:钻芯法是一种半破损检测方法,通过从混凝土结构中钻取芯样,对芯样进行加工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从而直接测定混凝土的强度。钻芯法检测结果直观、准确,是评定混凝土强度的可靠方法。但该方法会对结构造成一定损伤,且检测效率较低,成本较高,通常在对检测结果准确性要求较高或对非破损检测结果有争议时采用。

2. 钢筋检测技术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钢筋探测仪检测法。该方法通过探测仪发射的电磁场与钢筋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变化,来确定钢筋的位置、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操作方便快捷,能够在不破坏结构的情况下对钢筋进行检测,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和既有建筑结构评估中。

钢筋力学性能检测:通常采用取样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来检测钢筋的力学性能。从结构中截取钢筋样品,在实验室进行拉伸试验,测定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指标;通过冷弯试验检测钢筋的塑性变形能力。这些试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钢筋的力学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二)新兴检测技术

1. 光纤传感检测技术

光纤传感检测技术是利用光纤的光学特性对结构的应变、温度等物理量进行监测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当结构发生变形或温度变化时,会引起光纤中光的波长、强度等参数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实现对结构状态的实时监测。光纤传感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可实现分布式测量等优点,能够对建筑结构进行长期、实时、连续的监测,尤其适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重要结构的健康监测 (乔学军, 魏广庆, 刘增华等. 光纤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06): 0600001)。

2.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是基于物体表面温度场分布与结构内部缺陷之间的关系,通过红外热像仪采集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信息,形成热像图,从而判断结构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当结构内部存在空洞、裂缝、疏松等缺陷时,会导致热量传递异常,在物体表面形成温度差异,通过对热像图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缺陷。该技术具有非接触、检测速度快、直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检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渗漏以及墙体的保温性能等 。

3. 无人机检测技术

无人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检测中主要用于对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难以到达或危险区域的结构检测。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检测设备,能够从不同角度对结构进行拍摄和扫描,获取结构的外观图像和三维模型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检测结构表面的裂缝、变形、腐蚀等缺陷,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检测成本 。

四、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检测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分析检测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结构的损伤和性能进行评估和预测。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红外热像图、超声图像等进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结构缺陷,提高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

(二)自动化检测

未来的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将更加注重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应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检测任务,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例如,自动化的钢筋检测机器人能够在施工现场自动检测钢筋的位置、间距和保护层厚度;自动化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设备可以实现对混凝土强度的连续、自动检测 。

五、结论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传统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钢筋检测技术到新兴的光纤传感检测技术、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和无人机检测技术等,各类检测技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各有优劣。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可以看出,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技术能够更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多元化以及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未来的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工作中,应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水福, 何勇, 孙炳楠.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2] 乔学军, 魏广庆, 刘增华等. 光纤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06): 0600001.

[3] 王景玄, 胡少伟, 李冬生等. 红外热像技术在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0(03): 132 -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