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工艺的创新与实践
王栋 程琳
220582199505090018 210505198509040529
摘要:本论文聚焦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工艺的创新与实践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分析传统建筑电气安装工艺在装配式建筑环境下的局限性,系统阐述了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在管线集成、设备预制、智能化安装等方面的创新技术与方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创新工艺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安装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等方面的实践应用效果,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工艺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工艺;工艺创新;实践应用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建筑行业工业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装配式建筑凭借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电气安装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其工艺水平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传统建筑电气安装工艺多采用现场分散作业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高效、精准的施工要求,因此亟需对电气安装工艺进行创新与优化。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电气安装创新工艺,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提升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的质量与效率,推动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技术的发展,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助力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工艺的现状与问题
(一)传统电气安装工艺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建筑电气安装主要依赖现场人工操作,包括电线电缆敷设、配电箱安装、灯具及开关插座安装等工作,施工过程较为繁琐,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在装配式建筑中,部分施工单位仍沿用传统工艺,将电气安装工作后置,导致与预制构件生产、装配等环节衔接不畅 。
(二)存在的问题
1. 施工效率低:传统工艺现场作业量大,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进行电气管线预埋、设备安装等工作,难以适应装配式建筑快速装配的特点,容易造成工期延误。
2. 质量难以保证:人工操作的误差较大,不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电气安装的质量不稳定,如管线敷设不规范、接线错误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建筑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成本较高:传统工艺对人工依赖度高,人力成本投入大;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的返工、修补等情况较多,进一步增加了材料和人工成本。
4. 协同性差:电气安装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生产、结构装配等环节缺乏有效的协同,容易出现电气管线与预制构件碰撞、预留预埋位置不准确等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的拆改,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
三、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工艺的创新技术
(一)电气管线集成化创新
1. BIM 技术的应用
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电气系统进行三维建模,通过碰撞检测提前发现电气管线与预制构件、其他专业管线之间的冲突,优化管线布局方案。在预制构件生产前,将电气管线集成到预制构件中,实现管线的工厂化预制和现场快速装配。例如,在预制墙板中预埋电气管线,将线管、接线盒等与墙板混凝土浇筑为一体,减少现场二次配管工作量。
2. 模块化管线系统
开发模块化的电气管线系统,将复杂的电气管线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在工厂内完成组装和测试。在施工现场,通过标准化接口将模块快速连接,提高安装效率和准确性。如采用预制电缆桥架模块,在工厂内完成桥架的加工、支架安装以及接地处理,现场直接吊装拼接,大大缩短了安装时间 。
(二)电气设备预制化创新
1. 配电箱预制
在工厂内完成配电箱的组装、接线和调试工作,将配电箱与预制墙面或柜体进行集成。在施工现场,只需将预制好的配电箱整体安装到位,并与电气管线进行快速连接。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配电箱的安装质量和效率,还减少了现场接线错误的风险 。
2. 灯具与开关插座预制
将灯具、开关插座等设备与吊顶板、墙面等预制构件进行一体化设计与生产。例如,在预制吊顶板上预装嵌入式灯具,在预制墙面板上预留开关插座孔洞并预装底盒,现场安装时只需进行设备与电气线路的简单连接,简化了施工流程 。
(三)智能化安装技术创新
1.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电气安装过程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在电气设备和管线上安装传感器,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管线温度、电流等参数的实时监测。通过物联网平台,施工人员可以远程监控电气系统的安装和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安装质量和运维效率 。
2. 机器人安装技术
研发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的机器人,如管线敷设机器人、设备安装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可以根据预设程序精准地完成电气管线敷设、设备定位安装等工作,提高安装的精度和效率,减少人工操作误差 。
四、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工艺创新的实践应用
(一)案例项目概况
以某装配式住宅小区项目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15 万平方米,包含 10 栋高层住宅,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率达到 50%。电气安装工程采用了多项创新工艺,旨在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创新工艺的具体应用
1. BIM 技术协同设计与施工
在项目设计阶段,利用 BIM 技术建立电气系统三维模型,与建筑、结构、给排水等专业进行协同设计,优化电气管线布局,避免了 30 余处管线碰撞问题。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根据 BIM 模型精准预埋电气管线和接线盒,减少了现场管线调整工作量 。
2. 预制配电箱安装
项目中所有配电箱均采用工厂预制方式,在工厂内完成配电箱的组装、接线和功能测试。现场安装时,通过标准化连接件将预制配电箱快速固定在指定位置,并与预埋管线进行连接,单台配电箱安装时间由传统工艺的 2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安装效率提高了 75% 。
3. 智能化监测系统安装
在电气线路和设备上安装了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线路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通过手机 APP 和监控中心,施工人员可以随时掌握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了 5 起线路过热隐患,保障了施工和使用阶段的电气安全 。
(三)实践效果分析
1. 施工效率提升:采用创新工艺后,电气安装工程整体工期缩短了 30%,有效配合了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快速施工进度。
2. 质量提高:由于工厂预制和精准安装技术的应用,电气安装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经检测,电气系统一次验收合格率从传统工艺的 85%提高到 98%。
3. 成本降低:虽然前期在设备和技术研发上有一定投入,但通过减少人工成本、降低材料损耗和避免返工,项目电气安装总成本降低了 15%左右 。
五、结论
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工艺的创新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引入 BIM 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开展电气管线集成化、设备预制化等创新实践,能够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的施工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尽管目前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工艺创新面临技术标准、人才、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挑战,但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优化产业链协同等措施,有望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工艺的创新与发展,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赵成刚, 田春雨, 魏华.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研究[J].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21, 15(02): 81 - 85.
[2] 张超, 李军, 陈亮.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备预制化安装技术研究[J]. 建筑电气, 2022, 41(03): 68 - 72.
[3] 吴昊, 周明, 郑伟. 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电气系统运维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开发, 2021, 48(18): 113 -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