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群文辅导老师业务能力与群众文化艺术审美需求的契合度研究
孙乐
如东县文化馆
摘要:本文聚焦于互联网时代下群文辅导老师业务能力与群众文化艺术审美需求之间的契合度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群众的文化艺术审美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高质量化的特点。然而,群文辅导老师在专业知识更新、艺术审美能力、沟通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完全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本文通过分析视觉、听觉和综合审美契合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建立需求反馈机制以及推动创作融合等策略,以期提升群文辅导老师的业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艺术审美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群文辅导老师;业务能力;群众文化艺术
引言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文化艺术资源的传播和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群众的文化艺术审美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群文辅导老师作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文化艺术活动的质量和群众的参与热情。然而,当前群文辅导老师在专业知识、艺术审美、沟通组织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因此,研究如何提升群文辅导老师的业务能力与群众文化艺术审美需求的契合度,对于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下群众文化艺术审美需求的变化
(一)互联网对群众文化艺术审美需求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使群众文化艺术审美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信息传播的高效性让文化艺术作品能够快速到达城乡各个角落,群众获取艺术资源的渠道更加便捷,接触到的艺术形式也更加丰富,从而拓宽了审美视野。其次,互联网提供了海量且多样的文化艺术资源,从传统戏曲到现代流行音乐,从绘画到数字艺术,应有尽有,这种资源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审美观念的多元化。最后,群众不再满足于单一艺术风格,而是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审美体验,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也更加注重个人感受,标准更加多样化。
(二)农村群众文化艺术审美需求的特点
尽管互联网为农村地区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资源,但农村群众对传统艺术形式依然怀有深厚的情感。例如,戏曲和民间手工艺等传统艺术在农村广受欢迎,它们承载着农村群众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是其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代流行文化也逐渐渗透到农村,农村群众对流行音乐、影视作品等现代文化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对流行文化的喜爱程度与城市居民不相上下,这也推动了他们审美观念的现代化。农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方式和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观看,而是渴望通过亲身参与文艺演出、手工制作等活动来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这种多样化的参与需求对群文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互联网时代下群众文化艺术审美需求的新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呈现出更高层次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审美水平的提升,他们不再满足于低质量的文化艺术作品,而是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对高质量作品的需求日益强烈。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不仅能满足审美需求,还能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另一方面,群众对文化艺术体验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他们渴望在文化活动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满足自身兴趣和情感需求,例如定制化艺术展览和个性化文艺演出等形式越来越受欢迎。群众还希望文化艺术能够更贴近生活、融入生活,通过将艺术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或社区环境打造,使文化艺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二、群文辅导老师业务能力现状分析
(一)群文辅导老师的角色与职责
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群文辅导老师承担着多方面的关键职责。他们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者,负责精心设计并实施各类文化活动,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且富有吸引力。同时,也是群众文化艺术技能的传授者,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群众掌握艺术技能,提升艺术素养。除此之外,群文辅导老师还肩负着引导群众文化艺术审美的重要使命,助力群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审美水平。
(二)群文辅导老师业务能力的构成要素
群文辅导老师的业务能力由多个要素构成。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包括对各类文化艺术形式的了解和掌握,以及相关的教学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是核心,决定了他们能否引导群众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沟通与组织能力则确保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资源,顺利开展活动。创新能力是提升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关键,能够帮助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文化活动。
(三)群文辅导老师业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1、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新滞后
随着文化艺术领域的快速发展,群文辅导老师的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在教学和活动中难以引入最新的艺术理念和技术手段。
2、艺术审美能力与群众需求脱节
部分群文辅导老师的审美观念较为传统,对现代流行文化和多元审美趋势的理解不足,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审美需求。
3、沟通与组织能力不足
在组织文化艺术活动时,部分群文辅导老师存在沟通不畅、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活动效果不佳,难以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
4、创新能力欠缺
在活动策划和实施过程中,群文辅导老师的创新能力不足,活动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文化艺术活动的期待。
三、群文辅导老师业务能力与艺术审美需求的契合度分析
(一)视觉审美契合度分析
群文辅导老师在视觉艺术领域通常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绘画、书法、摄影等传统视觉艺术的教学和创作指导。然而,在新兴视觉艺术形式(如数字艺术、装置艺术)的指导上,部分老师可能因知识更新不足而显得力不从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群众接触到的视觉艺术资源日益丰富,审美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他们不仅欣赏传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对现代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新兴视觉艺术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群众对视觉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更加注重作品的创意性、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
目前,群文辅导老师的视觉艺术创作与指导能力与群众的审美需求在传统视觉艺术领域存在一定契合度,但在新兴视觉艺术领域,由于部分老师的知识更新滞后,难以满足群众对现代视觉艺术的审美需求。此外,部分老师在引导群众提升视觉审美能力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群众对一些高质量视觉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存在障碍。
(二)听觉审美契合度分析
在听觉艺术领域,群文辅导老师普遍掌握着较为扎实的传统音乐、戏曲和曲艺知识与技能,对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和推广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过,在现代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新兴听觉艺术的教学方面,部分老师因个人兴趣或知识更新不足而难以适应时代潮流。互联网的普及让群众能够轻松接触丰富多样的听觉艺术资源,包括传统戏曲、经典音乐以及现代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等,这使得群众的听觉审美需求愈发多元化。他们不仅关注旋律和节奏,更注重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在传统听觉艺术方面,群文辅导老师的专业素养与群众的审美期待能够较好地匹配,但在新兴听觉艺术领域,部分老师因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未能及时跟上,无法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部分老师在引导群众欣赏不同风格的听觉艺术作品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群众在理解和欣赏一些高质量的听觉艺术作品时面临一定困难。
(三)综合审美契合度分析
在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上,群文辅导老师虽能凭借现有经验整合多种艺术形式,设计出较为丰富的文化活动,但在创新性和吸引力方面,部分老师因欠缺创新思维和对现代审美趋势的精准把握,表现欠佳。群众对这类活动的审美期待愈发多元,不仅要求形式多样、内容充实,还希望活动贴近生活、富有文化内涵,且能提供独特的参与体验。
群文辅导老师在活动策划与组织上虽有一定基础,但与群众的审美需求仍有差距,尤其在创新性上亟待提升。部分老师因未能紧跟现代审美潮流,导致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文化艺术活动的期待。
四、提升契合度的策略
(一)加强群文辅导老师业务能力培训
为提升群文辅导老师的业务能力,应开展多方面的培训:一是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系统学习更新其专业知识,使其掌握最新的文化艺术动态及新兴艺术领域的实践能力,如数字艺术和现代音乐;二是艺术审美能力提升培训,帮助老师精准把握现代审美趋势,提升视觉、听觉等多领域的审美水平,以便更好地引导群众审美;三是沟通与组织能力培训,增强老师在活动策划、组织和协调方面的能力,以更高效地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四是创新能力培训,鼓励老师在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引入新颖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增强文化艺术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建立群众文化艺术审美需求反馈机制
通过定期开展群众文化需求调查,利用问卷和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群众对文化艺术活动的喜好、需求和期望,及时掌握群众审美变化。搭建便捷的反馈平台,让群众能够及时表达对文化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将群众反馈作为重要依据,针对性地调整群文辅导老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方向,确保培训内容与群众需求保持一致。
(三)推动群文辅导老师与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融合
支持群文辅导老师与群众共同参与文化艺术创作,拓宽创作思路,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创作出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通过培训和指导,激发群众的创作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文化艺术创作和表演,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参与度。此外,将文化艺术创作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使艺术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文化艺术的实用性与感染力。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广泛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文化艺术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群众对文化艺术的认知度和兴趣,进而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讲座、展览、工作坊等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还能增强他们对高质量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能够丰富文化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激发更多的创意和灵感,推动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娟.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馆发展趋势与改革研究[J].参花,2024,(19):155-157.
[2]董志琼.浅析数字化发展背景下群众文化发展的路径[J].中原文化与旅游,2024,(20):10-12.
[3]于敏.探析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J].参花,2024,(35):152-154.
[4]赵越.新媒体时代下群众文化工作的推广路径研究[J].中原文化与旅游,2024,(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