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柯攸英

闽江师专附属永泰小学 福建永泰 350700

摘要: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思维深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为了完成课本内容,更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思维深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创设情境、分层次教学以及评估与反思,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尤其在评估与反思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调整与优化。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策略;分层次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字词句学习转向了更加全面和深度的整本书阅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掌握整本书的阅读精髓,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了教师急需解决的课题。整本书阅读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批判性思维,因此,探索合理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尤其是在分层次教学、创设情境和评估反思的结合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逐步形成对文字的认知能力,这一时期的阅读训练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更关乎思维的扩展和知识的整合,与零散的课文学习不同,整本书的阅读将文字的细节、结构与情节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可以逐渐建立起对整本书内容的深刻理解,每一本书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思想、文化和背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更为全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另外,低年级学生在对一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是在阅读的每一章节、每一场景中进行反思与思考,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能够学会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一本书的结构和脉络,在细节中发现内在的逻辑联系,这种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与综合能力。整本书的阅读,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欲望,在一次次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阅读能力和思维模式都在无形中得到加强,通过长期积累,对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形成对世界的独特认知视角。此外,虽然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不强行规定思考方向,鼓励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并为其提供自主交流的空间,经过思维的碰撞提高整本书阅读效果[1]。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是通过真实、形象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让他们在感官和情感上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要巧妙运用语言、氛围和问题设计来带动学生进入课文的世界,而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当通过细致的引导,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和情景出发,自然地引导他们与课文中的人物、事物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促进其更好的理解和探索[2]。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课文一开始,通过提出“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的问题,就巧妙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借助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阅读创设紧密联系的情境。当学生被这个问题吸引后,他们便会迫切地想知道植物妈妈是如何帮助孩子们离开母亲,开始自己的旅行的,接下来的每一小节,都通过描写不同植物妈妈的办法,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以蒲公英妈妈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蒲公英种子飘扬在空中的画面:“微风轻轻一吹,这些种子就像降落伞一样纷纷出发。”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再现,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这一情景,询问他们:“如果你是蒲公英种子,会飘向哪里?你能感受到风的力量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会逐渐感受到自然界中的奇妙,更好理解课文内容,为之后投入到《植物妈妈有办法》科普绘本的整本书阅读做好铺垫。

三、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初步发展阶段,他们的理解力和吸收能力具有阶段性特点,在进行整本书的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多个层次,通过逐步深入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逐渐突破难点。同时,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分层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简单情节的基础上,逐渐掌握更复杂的文本内容,形成更为成熟的阅读策略,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学生能理解文章的多重含义,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全面提升其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3]。以“快乐读书吧”的绘本《小鲤鱼跳龙门》为例,在阅读故事的初期阶段,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内容复述来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如小鲤鱼们的梦想和它们面临的挑战,这一层次的教学侧重于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结构,注重他们对故事表面事件的捕捉与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如鲤鱼为什么要跳龙门,龙门代表的是什么,如何通过小鲤鱼的努力与坚持,呈现出成长的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小鲤鱼在面对困难时的情感波动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故事传达的价值观与人生哲理,借助层层推进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深入探讨人物的情感、动机以及文本传达的核心思想,形成对整篇故事的深刻理解。

四、整本书阅读的评估与反思

传统的阅读评估方式侧重于对学生理解的表面化检查,忽略了学生阅读背后的思维过程和情感投入,而整本书的阅读评估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框架,转向对学生深层次理解能力的评估,这种评估应当关注学生是否能回答相关问题,更应注重其对书中情节、人物性格、作者意图等层面所做的多维度解读,只有在这种立体化的评估体系下,学生才能被真实地认识,阅读的成果也能被更为全面地衡量。另外,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仍在快速发展,他们的情感认同和认知构建是不断变化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以及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整本书的教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和答题评估显然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理解,学生如何在阅读中通过自我思考、情感共鸣,逐渐实现从表面理解到深层领悟的转变,才是最重要的评估方向,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估时要注重其质性维度,关注学生在思维和情感上的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是学生掌握课本内容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而评估与反思能为教学策略的优化提供反向推动力。通过这种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立体的阅读体验,推动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更加注重整本书阅读的深度与广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倩荣.项目化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2,(14):64-66.

[2]王潇潇.关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指导[J].天津教育,2022,(14):171-173.

[3]张丽丽.以“单”导读促使阅读向更深处漫溯[J].天津教育,2022,(14):177-179.

作者简介

姓名 :柯攸英

出生年月 :1980.10

性别 :女

籍贯 :福建福州

最高学历  :本科

职称  :小学二级

研究方向 :小学语文教育

邮编 :350700

单位 :闽江师专附属永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