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分析
王丽
平罗县第三中学教育集团 宁夏石嘴山 753400
摘要:建立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和情感基础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合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篇文章也将目光集中于此,主要讨论了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让教师们逐渐认识到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意义,可迎合新时代要求,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需依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阶段性学情加以分析,应适时的调整与优化,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出最大价值。而不同学生的能力特点、性格差异决定了不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存在着鲜明的层次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融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从如下几点着手作出优化和调整。
一、同质分组,针对性指导
不同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其数学知识的接收能力和掌握能力是存在鲜明差异的,这也就意味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若采用同一套流程、同一套标准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小组合作学习下想要更好的提高教育针对性甚至实现精准教育,同质分组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所谓的同质分组是将学习能力、兴趣相当的学生划分为同一小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小组学生的能力兴趣特点确定小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性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方法、目标,进而让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
例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组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日常表现、阶段性测试成绩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情况将学生们划分为普通层、基础层和提升层三个层次,普通层学生学习能力相对偏弱,学习兴趣也相对较低,为此教师可以让普通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合本单元所学习到的知识并绘制成思维导图,完成知识体系的梳理,抓住核心概念展开学习,并且通过小组内部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课本中的例题,将典型题目和核心知识掌握,为基础层向普通层转换奠定良好的基础。面向普通层时教师可以让该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特定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随机展示3~6个题目,然后让学生们在小组内部各自选择计算的题目,在5分钟以后交换答案,并通过交换思路的方式相互学习,目的在于帮助该部分学生学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当中,避免知识仅仅只是停留于书本导致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相对偏弱,成绩提升较慢。面向提升层学生需要充分考量该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特征。教师可以设计难度较高的情境类问题,让该部分学生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对问题进行解决,也可通过延伸引入三元一次方程组等相应的内容让该部分学生进行预习。除此之外,为保证学生们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强化,应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觉串联各个学科的知识点,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样每组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充分锻炼,实现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层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
二、异质分组、相互指导
除了同质分组以外异质分组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不同于同质分组,异质分组顾名思义是将学习能力兴趣差异较大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小组,然后以任务推动小组内部合作,让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不断成长提升,更适配于大班授课模式,同时学生们也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深厚的友谊。教师在教学展开之前同样将学生们划分为普通层、基础层和提升层,而在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设计相对较难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如下几点问题,以勾股定理这节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先给出较为复杂的问题,将学生们划分为不同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应当关注每一个小组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数量基本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各小组实力均衡,形成竞争氛围,以外部竞争推动组小组内部合作,并在不断合作交流中让学生们学习其他同学看待问题的方法以及对于勾股定理的理解,并且在共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其次,教师需要对小组学习模式进行延伸,确定小组组长,让小组组长带领小组内部其他同学共同展开学习,小组内部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时可以通过与组长或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的方式得到答案。这样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反而成为了学生能够相互指导相互学习的重要基础,可以让学生们在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扶持下共同成长,有效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等相应问题[2]。
三、评价指导,建立素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到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促进学生不断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评价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如下几点问题,提高评价指导效果,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建立提供更多的助力。
首先,教师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层次差异,确定不同的评价指导标准,坚持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以同质分组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小组学生当下成绩和过去一段成绩时间成绩的进步幅度来对该小组进行点评,而不是将基础层、普通层、提升层的某一层小组作为标准进行点评,这很容易会打击基础层和普通层学生的自信。异质分组同样如此,教师可通过对比小组当下成绩和过去历史成绩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进步幅度,这样学生们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够被看到、被认可,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
其次,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应当坚持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的原则,即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成长幅度,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合作态度、合作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习惯、方法、技巧及合作习惯、方法、技巧上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在强化学生学科知识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结束语
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既符合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当引起关注和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和课程评价的有效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伊扬明.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 [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25, (06): 47-49.
[2] 徐金.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优化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 (13): 74-77.
[3] 胡金柱.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J].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5, (09): 67-69.
本论文系 2023 年平罗县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专项课题(2023 年专项)“《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PJKY-CXSY-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