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七上第二单元语文课堂教学与写作契合之法

作者

方勤松

浙江省浦江县实验中学 浙江 金华 322200

摘要: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课堂教学与写作契合之法,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解析与写作训练的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材的课文特点,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写作训练,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增强文学素养。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写作训练;契合之法;教学策略

七年级是中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开始逐渐接触更复杂的文学作品,并需要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教材以亲情为主题,通过多篇叙事散文,展现了母子、家庭之间的深厚情感。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这一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加深对亲情主题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教材包括《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等课文,这些课文以亲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理解亲情的厚重与美好,并通过写作训练,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的契合方法

在探索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效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多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在写作实践中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一)通过朗读体会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情感体验方式。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文字中的情感波动。例如,在《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中,通过朗读母亲与儿子的对话,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亲的隐忍与儿子的绝望。这种朗读过程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教会了他们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语言来精准地表现人物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模仿并学习如何运用语调、停顿等技巧来传达不同的情感,从而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二)积累词句,判断语言风格

积累课文中的词句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学生可以逐渐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例如,《秋天的怀念》展现了一种深情沉痛的语言风格,而《金色花》则透露出轻松活泼的气息。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情感需求,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使他们的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

(三)设置线索,增强文章起伏感

线索是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脉络,它引导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文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课文中的线索设置,如《秋天的怀念》以“看花”为线索,将全文串联起来。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设置明确的线索,以增强文章的起伏感和吸引力。通过设置线索,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构建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分明,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同时,线索的设置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跟随作者的笔触一步步深入文本,感受文章的魅力。

(四)抓住细节,打动人心

细节描写是文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感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散步》中母亲与儿子的互动,来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抓住细节。通过细腻的描写,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场景氛围,从而打动读者的心弦。在写作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注重细节描写,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入手,挖掘出其中的感人之处,并将其融入到文章中。这样不仅能提升文章的感染力,还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策略与实施

为了更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我们提出以下教学策略与实施方法,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一)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强调阅读与写作的紧密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其结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同时鼓励学生从中汲取写作灵感。例如,在讲授《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母亲与儿子的对话,感受其中的深情与沉痛,然后要求学生尝试模仿这种语言风格,写一篇关于自己与亲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短文。通过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在写作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贴近生活,激发情感

情境作文是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创作。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题目,如“家庭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家庭中的温馨故事或感人瞬间。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将家庭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这种情境作文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加深对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三)丰富形式,提升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形式。除了传统的命题作文外,还可以尝试启发作文、活动作文、想象作文等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

1.启发作文:通过提供一段文字或图片作为启发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创作出一篇短文。这种写作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活动作文: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一些与写作相关的活动,如辩论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灵感,然后将其转化为文字。这种写作形式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写作能力。

3.想象作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或科幻作品。这种写作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通过多样化写作训练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还能在写作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造力。同时,这种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形式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结语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的契合之法,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解析与写作训练的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朗读体会情感、积累词句、设置线索、抓住细节和个性化表达等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加深对亲情主题的理解。同时,读写一体化和多样化写作训练的实施,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多的写作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郝瑜. 初中语文单元写作任务的序列化实施[J]. 甘肃教育,2024(16):92-95.

[2] 杨占杰,童玲. 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研究[J]. 文教资料,2024(7):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