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甜柿黑星病防控技术
苏仁贵 欧阳凝 番成砖 李林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甜柿,是市的一个地方地理标志农产品,其凭借自然脱涩、脆甜可口的独特风味和卓越品质享誉四方。甜柿在生长过程中,也面临着黑星病的威胁,这是一种主要影响叶片、果实和枝梢的病,若防控不及时,叶片将提前脱落,果实早熟软化,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和储藏,给果农造成经济损失 [1]。例如,省市甜柿种植区内曾因甜柿黑腐病导致 30% 的甜柿植株受害,造成大量落果现象,给果农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2]。为了攻克这一病害难题,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果咖研究团队历经数年,整理总结出了“甜柿黑星病防控生产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了清洁柿园、药剂防治、栽培管理等关键措施,旨在削减初侵染源,确保及时喷药预防,同时强化栽培管理,以增强柿树的抗病性能,指导柿农生产,提高甜柿的产量与效益,推动甜柿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故此以期对相关种植人员提供技术借鉴参考。
1 甜柿黑星病
甜柿黑星病病菌在病梢病斑内以菌丝形态越冬,或在残留柿蒂上越冬,次年 4 至 5 月间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之力传播,进而侵染幼叶、幼果及新梢。潜育期为 7 至 10 天,随后症状显现,整个生长季节中可多次发生侵染 [3]。6 月中旬以后引起落叶,夏季高温时停止扩展,至秋季又危害秋梢和新叶。君迁子最易感病。主要危害柿的叶片、新梢和果实。叶片感染病害初期,显现黑色近圆形病斑,直径1 ~ 5 毫米,病斑渐扩,中心变褐,边缘黑褐色,外围有黄晕,叶背生黑色霉状物。主要症状及危害见附录A.
2 综合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治
修剪时,需细致剪除病枝病蒂,确保病源被彻底清除,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如烧毁。秋末冬初结合清园彻底清除病菌枝梢,全园果树涂刷护树液以减少侵染源。
2.2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细菌、放线菌及木霉等有益微生物,尤其是木霉菌对特定植物病原真菌展现出的强大拮抗效能,我们可以有效抑制或消灭病原菌,从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扩散。
2.3 物理防治
包括温度处理、光照处理、辐射处理等方法。例如,通过合理调整环境温度与湿度,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2.4 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生长条件、增强树势及合理密植、间作套种,营造不利病害环境,促进甜柿树健康生长。
2.5 化学防治
春季果树萌芽前夕,应对柿树喷施一次 3 至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稀释液,以此有效阻断病原菌的传播路径,确保植物茁壮成长。此时气温逐渐回暖,病虫害开始初次侵染果树,使用石硫合剂可以显著消灭或减少这些病虫害。防治柿子黑星病的方法包括:柿树落花后,应喷洒 40% 新星乳油 8000 至 10000 倍液进行防治;5 月中旬时,再喷施 0.5% 尿素溶液两次,以有效减轻病害程度 [4]。
当新梢长至 5 至 6 片新叶时,可喷布 0.3 至 0.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1 至 2 次,以预防和控制多种病虫害。依据病害侵染的规律,柿子树在5 月初病梢初现至8 月上旬期间,需每隔15 至20 天喷施一次药剂,连续喷施2 到3 次,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
3 苗期防控
3.1 苗木处理
为解决甜柿苗木弯曲不直的问题,栽培前需进行‘包衣处理’,包衣剂由乳胶漆、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 1:150 比例稀释)和 25% 噻虫嗪可湿性粉剂(按1:600 比例稀释)混合配制而成。
3.2 定植后喷药
新栽种的苗木,在其顶芽基部叶片完全舒展后,应立即喷施第一遍内吸性治疗杀菌剂。在第一次喷药后 10-15 d 内,应检查并摘除带有甜柿黑星病斑的新芽或新梢,随后喷施第二遍内吸性治疗杀菌剂。在第二次用药后 10-15 d,需再次检查并摘除带有甜柿黑星病斑的新梢,随后喷施第三次内吸性治疗杀菌剂。
4 生长期
4.1 花露红至分离期
树体应喷施三唑类内吸性治疗杀菌剂,如 40% 腈菌唑悬浮剂(稀释 4000 倍)或 10% 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稀释2500 倍)等。
4.2 谢花期
树体应喷施杀菌剂,如遇喷药前有降雨情况,建议选择内吸性治疗杀菌剂,例如 10% 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稀释 2500 倍、 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稀释2000 倍、 400g/L 嘧霉胺悬浮剂稀释 1000-1500 倍,以及戊唑醇悬浮剂稀释 2000-3000 倍等药剂。若喷药前 20 天内无降雨情况,则应选择施用保护性杀菌剂,如 50% 克菌丹悬浮剂(稀释600 倍)或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2000-3000 倍)等。
4.3 幼果期
喷施 1~2 次高效内吸性治疗杀菌剂。推荐药剂包括: 400g/L 嘧霉胺悬浮剂(稀释 1000-1500 倍)、 200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稀释 1500-2000 倍)、 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稀释 2000 倍),以及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2000-3000 倍)和苯甲唑悬浮剂(稀释 2000-3000 倍)等多种选择。
4.4 果实膨大期
建议主要采用保护性药剂与内吸性治疗药剂的组合,推荐使用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 2000-3000 倍),配合 200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稀释 1500-2000 倍)及 50% 克菌丹悬浮剂(稀释 600 倍),混合后对树体进行均匀喷施。或者,可选用 400g/L 嘧霉胺悬浮剂,稀释比例为1000 至1500 倍,并与 50% 克菌丹悬浮剂(稀释600 倍)配合使用。此外, 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稀释2000 倍后,与 50% 克菌丹悬浮剂(稀释600 倍)组合施用,同样效果显著。
5 动态监测防控
盛花后 50 天内,若遭遇两次降雨量超过 10 毫米且叶面结露持续12 小时以上的降雨情况,则需额外施加一次高效内吸性治疗杀菌剂。谢花后30 d 内,若发现黑星病斑,需连续喷施两次高效内吸治疗性杀菌剂,两次用药间隔期为 7-10d 。
6 小结
得益于近年来在地区广泛推广的柿子黑星病防治技术,如及时喷药预防、加强栽培管理等,甜柿黑星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科技服务林改引领性技术成果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优质果率至90% 以上,还使得农户的种植技术得到显著提升,亩均纯收入提高至1.5~2 万元。此外,防控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推动了甜柿产业向更高标准发展,加速了标准体系的构建,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黄佳聪,张家忠. 《甜柿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民族出版社,2013 年11 月(收录于《林业实用技术丛书》)。
[2] 唐文库.《怎样防治柿子黑星病,柿子黑星病的治疗方法》.《农村新技术》杂志,2025 年5 月31 日(来源:百度学术)。
[3] 任立超, 谢昀烨, 施鹏程, 等. 《甜柿炭疽病病原种类及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出版,2014 年第 27 卷第5 期(《林业科学研究》)。
[4] 周志斌。《甜柿主要病害发生动态及防治策略》。《热带农业科技》杂志,2012 年第 35 卷第 4 期(出版单位:中国农技推广杂志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苏仁贵 1967.7.27 男 汉族 本科 高级农艺师 农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方向: 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