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命科学史教育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的策略探究

作者

唐雪娇

沅陵县第一中学;41969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成为高中生物教学关键目标。生命观念作为其重要构成,反映着对生命世界的根本认知,包含结构与功能观等诸多方面。生命科学史记载着人类探索生命现象与规律的历程,蕴含丰富科学思想、方法及精神,是培育学生生命观念的珍贵资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取众多经典生命科学史内容,为生命科学史教育提供优质素材。在此背景下,探究借助生命科学史教育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的策略,显得尤为必要且具现实意义。

一、生命科学史教育对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的价值

(一)有助于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生命科学史诸多重大发现彰显着结构与功能的适配性。以细胞学说建立为例,科学家经大量细胞研究,揭示细胞及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学生借此能知晓细胞不同结构承担不同功能,协同保障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进而深入领悟结构与功能观,明白生物体结构是为功能而存在。

(二)有助于树立进化与适应观

进化与适应观乃生命观念关键部分。生命科学史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的演进,呈现生物于漫长进化中如何适应环境以存续发展。学生研习这些内容,可明晰生物进化机制与生物多样性成因,进而树立生物进化与适应观念,洞悉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协同进化之整体关系。

(三)有助于建立稳态与平衡观

稳态与平衡观对维系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生命科学史里,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研究揭示,生物体与生态系统皆具自我调节能力,可在一定范围维持相对稳定。学生研习这些内容,能明晰稳态与平衡对二者的重要性,进而学会运用此观念剖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有助于理解物质与能量观

物质与能量观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之一。生命科学史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发现过程,揭示了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规律。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理解生物体是如何获取、转化和利用物质和能量的,认识到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的循环和流动,从而树立正确的物质与能量观。

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科学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生命科学史内容的选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往往只选取一些与考试相关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忽视了生命科学史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同时,对于一些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生命科学史内容,如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科学思维的训练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深入地理解生命科学史的内涵和价值。

(二)教学方法运用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生命科学史的知识,无法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和科学精神的价值。此外,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生命科学史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没有引导学生从生命科学史中汲取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对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在这种评价体系的导向下,教师和学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生命科学史教育对学生生命观念培养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书面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评价,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命观念的发展水平。

三、基于生命科学史教育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选择

优化生命科学史教学内容,需在教材处理上精准发力。针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教师要先对生命科学史内容细致梳理整合,依据生命观念不同维度分类,搭建完整知识脉络。像把体现结构与功能观的内容,如细胞学说建立、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等归集,将体现进化与适应观的内容,如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聚合。同时,不能局限于教材显性内容,还需深入挖掘其中隐含的科学思想、方法与精神[1]。以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过程为例,其展现的严谨态度、巧妙实验设计与科学推理方法极具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养分,学习科学家研究思路,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运用

在生命科学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运用能极大提升教学效果。问题导向教学法是有效途径之一,教师以生命科学史里的重大问题作线索,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如学习光合作用发现过程时,抛出“植物怎样将光能转为化学能”“光合作用产物是啥”等问题,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展开探究,深入领会光合作用过程与意义。情境教学法也别具优势,教师创设生动且贴合现实生活的情境,把生命科学史内容融入其中。像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时,创设森林生态系统情境,让学生扮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角色,模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体会生态系统的稳定及自我调节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法同样可行,教师组织分组,让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如研究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分组探究科学家贡献后汇报交流,全面认识其建立历程与科学价值。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对基于生命科学史教育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至关重要。要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书面考试基础上,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综合素质的考量,涵盖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及课题研究等方面,以此全面精准呈现学生学习状况与生命观念发展水平。注重过程性评价,密切关注学生在生命科学史学习进程中的表现与进步,教师可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内容,定期开展评价分析,洞察学生优缺点,进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强调发展性评价,明确评价旨在促进学生成长而非选拔甄别,教师应以发展视角看待学生,对于学生在生命科学史学习中展现的独特见解与创新想法,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结论

生命科学史教育是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充分发挥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生命科学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波, 宋晓煊, 张志鹏, 等. 利用生命科学史教育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的策略研究 [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 2025, 47 (03): 7-11.

[2] 何俊星 . 浅谈生命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及教育策略 [J]. 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 2020, (04): 139.

[3] 朱禾勤 . 生物新课程要关注生命科学史教育 [J]. 全球教育展望 , 2004, 33 (03): 74-7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