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优化
王一彬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教育服务和保障中心 012000
引言:音乐教学是中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优化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升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以审美感知为基础,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应该以审美感知为基础,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断强化音乐听觉体验,培养他们的敏锐感知力,让学生可以专注聆听音乐的基本要素,比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在聆听对比下,可以分析不同版本的不同风格,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辨别能力,可以采取“闭眼聆听”、“音乐联想”等沉浸方式,增强音乐的感受力。其次可以联动多感官联,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视觉辅助下,通过名画、影像、动画等方面来提高对于音乐情境的理解,还可以借助肢体律动,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与情感,可以在舞蹈动作或者手部动作下表达强弱变化,另外也可以通过语言表达音乐情感,让学生可以采取文字或者口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最后教师要加强对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深化内涵分析,采用音频可视化工具,为学生更加直观的展示出音乐结构,在 AI 音乐软件帮助下可以进行音乐的二次创编,而且 VR、技术 AR 技术还能够为学生创设出不同的虚拟音乐场景,提高音乐教学的氛围感。同时教师要对欣赏内容展开分层设计,以此来适应不同的学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主要围绕趣味性,可以引入一些动物主题音乐、故事性乐曲,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代入曲式的分析,加强情感体验,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可以跨学科融合,联系音乐史、作曲家背景展开深度赏析。
二、以艺术表现为途径,激发学生创造力
在音乐艺术创作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即兴创编,培养自身的音乐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根据节奏进行创编,使用打击乐器或身体打击进行即兴创作,还可以借助生活物品,比如杯子、桌面、碗筷等进行演奏。在课堂的旋律接龙中,可以先由教师来弹奏短乐句,学生需要根据发展旋律完成接力,锻炼他们的音乐思维,还需要在指定情绪下,完成创编或是哼唱,加强音乐与情感的关联。在音乐课堂中可以组织音乐戏剧和情境表演,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明确自身角色,分别扮演,铺垫名曲背景故事,在音乐表演中塑造角色。还能够选择经典乐曲进行音乐剧创编,小组之间需要合作编排,编制简单的音乐剧,比如《胡桃夹子》,可以设计一处童话短剧,在音乐剧中丰富肢体语言表达。在跨学科艺术表现中,音乐 + 美术,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乐曲之后自主绘制出“音乐色彩画”,借用抽象线条来表现出《蓝色多瑙河》的流动感;音乐 + 文学,可以然让学生为诗歌或是短故事配乐,打造背景音效;音乐 + 科技,可以在数字音乐软件加持下,重新创作电子音乐,生成混剪作品。另外教师应注意设计不同的主题创作活动,举行“我的生活 BGM”,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或是创作一小段音乐,为自己的日常“配乐”。还能够在“声音拼贴”中,加强教学实践,在户外采集不同的环境声音,如风声、雨声、人声等,重新排列组合,形成具有叙事性的声音作品。
三、以文化理解为纽带,拓展音乐视野
首先要以文化理解为纽带,为学生拓展音乐视野,建立多元文化音乐地图,开启“世界音乐之旅”,可以带领学生根据大洲或是文化圈系统的来进行特色音乐分类,比如非洲鼓乐、印度拉格、爱尔兰民谣、安塞腰鼓等,在聆听之后可以对比,同一种题材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如“爱情主题”下,中国《梁祝》和西方《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时要进行文化溯源,在音乐学习中了解民族历史,尤其是我国的《黄河大合唱》和抗战历史息息相关。其次要深度挖掘音乐中的文化符号,在音乐的乐器更是一种独特的文明密码,礼乐文化下的编钟、高地传统中的苏格兰风笛等,分析五声调式和东方美学,蓝调音阶和黑人音乐史,展开跨文化音乐对话,从古今到中西,从城乡互动到经典流行,在文化体验中,打造沉浸式教学。通过民俗还原的形式,可以按照 24节气来设计不同的音乐活动,如在清明节可以配《寒食曲》,端午节可以播放赛龙舟鼓乐。教师也可以重构场景,模拟维也纳金色大厅、苏州园林举行实景音乐会,还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聆听古琴传承人、侗族大歌歌者来传播传统文化。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文化思维,在文化比较中展开讨论,“《茉莉花》在普契尼歌剧和中国民歌中由哪些不同的处理?”,结合现代流行音乐发展,打破文化刻板印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总结: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优化,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策略,不断地丰富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 阙超然 .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探究——以以《金蛇狂舞》《急急风》为例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03):191-193.
[2] 徐晓雯 , 赵晔丹 , 李波 . 五育融合理念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J]. 中国音乐教育 ,2024,(12):48-57.
[3] 罗艳萍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分析 [J].读写算 ,2025,(06):136-138.
[4] 龙凤 . 学科育人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J].教师 , 2024, (33):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