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张大成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实验小学 江苏 涟水 223400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还必须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强调通过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的策略进行思考研究,从而推动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素质拓展训练;策略研究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实施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其教学模式以及内容的创新尤为关键。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强化他们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以便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进而可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一、素质拓展训练的概念及其引入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素质拓展训练的概念

素质拓展训练是指通过参与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提升个体在心理、社交、身体和情感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教育方式[1]。素质拓展训练强调在非传统的教育环境中,运用体验式学习等形式,使参与者在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提高适应能力,并且能够推动协作精神、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教学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强化。素质拓展训练涉及多项提升身体素质的活动,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在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中通过这类活动,学生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第二,有利于团队合作及社交技能的培养。素质拓展训练中的各项任务一般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有效培养。在共同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学会沟通、协调、信任和尊重他人,进而使社交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有助于学生的提高心理素质和自信心。素质拓展训练往往包含一些有关心理挑战的内容,如克服恐惧、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挑战等。通过完成拓展项目,学生可以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

二、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素质拓展训练

小学体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它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平衡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塑造。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当中,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体育实践活动,通过锻炼强化身心素质,挖掘内在潜能。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开展多元化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确保学生掌握基础体育技能的同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有效锻炼,推动身体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以小学高年级的“跑”“跳跃”等体育运动基础技能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此阶段学生心理状态逐步稳定,身体成长迅速,协调性和耐力增强等特征,设计、组织“趣味接力赛”“二人三足”“青蛙跳”“螃蟹赛跑”等多元化游戏活动。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速度和耐力,还要求学生游戏期间中进行简单的团队策略讨论,比如决定谁跑哪一段路程,如何传递接力棒,怎样保持动作的协调性等。通过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体育课堂增添了新元素,素质教育的理念能够深入贯彻到教学实践当中,而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充分调动,他们既能享受锻炼与比赛的乐趣,也能使身体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培养。

(二)控制锻炼强度,重视素质拓展训练的科学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尽管如此,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仍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在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时,必须谨慎控制训练强度,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防止因过度训练导致学生出现疲劳或受伤的情况。教师在设计训练内容、规划锻炼步骤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合理控制训练量和强度,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并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向学生传授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等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运动观念[2]。

例如,教师在结合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主题为“小小探险家”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时,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跑步、跳远、俯卧撑等方面的基础体能测试,用以评估他们的身体素质,然后再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确保各个小组的训练强度适合组内学生的体能水平。在“小小探险家”主题拓展训练项目中,教师可以布置一系列任务,如穿越障碍物、攀爬绳索、定向越野等,这些任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力量和耐力。在训练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观察,以便适时调整任务难度和休息时间,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适度锻炼。

(三)利用团队协作项目,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素质拓展训练中通过利用团队协作项目,指导学生共同完成训练内容,有利于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这类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团队的整体表现,进而可以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训练时相互扶持、合作共赢,并在任务后进行反思和讨论,让他们相互分享团队合作中的感受与收获,从而强化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针对《韵律活动和舞蹈》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训练。比如,由教师示范简单的韵律动作,如拍手、拍腿、转圈等,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尝试模仿并加入自己的创意,然后分组进行韵律接力赛,每组学生依次完成一系列动作,传递接力棒,借此过程进行素质拓展训练。训练的过程中组内成员的表现都会对整个团队的成绩产生影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此外,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相互支持与协作,并在结束后进行总结,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训练体验,进一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丰富体育课程内容,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小学体育教师应对素质拓展训练进行持续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蔡艺.浅析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J].体育风尚,2022(19):44-46.

[2]罗新娣.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及运用[J].运动-休闲:大众体育,2023(9):0043-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