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

作者

连亲序 张彬 金帅 李西鲁 王泽峰 张子奇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

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要点

1.1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桩作为一种传统且应用广泛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要通过人工挖掘成孔。该技术具备施工设备简易、成桩质量便于把控等优势。在施工流程中,首先需开展场地平整工作,并精准确定桩位且做好标记。挖掘作业时,应严格把控每节护壁的高度与厚度,以保障其强度与稳定性,避免孔壁出现坍塌现象。与此同时,要妥善做好孔内的通风与排水工作,从而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当挖掘至设计深度后,需对孔底进行清理,并检查孔深、孔径以及垂直度等指标,待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笼的安装与混凝土的浇筑作业。

1.2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施工技术,借助泥浆对孔壁加以保护,防止塌孔现象发生,通过钻孔设备钻出桩孔,随后吊放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成桩。施工伊始,需制备满足要求的泥浆,泥浆的性能指标对成孔质量具有关键影响。随后运用钻机开展钻孔作业,在钻孔进程中,应依据不同地质条件对钻进参数,如钻进速度、泥浆比重等进行调整。钻孔结束后,实施第一次清孔操作,以减小孔底沉渣厚度。之后进行钢筋笼的吊放,再开展第二次清孔,确保孔底沉渣厚度契合设计要求。最后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灌注期间要严格把控导管的埋深,保障混凝土的连续性与密实性。

1.3 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

沉管灌注桩作为一种施工技术,是借助锤击、振动或静压等方式将钢管沉入土体,随后在钢管内部放置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最后拔出钢管以形成桩体。锤击沉管灌注桩依靠桩锤的冲击力将桩管打入土中,该方法施工速度相对较快,然而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与振动。振动沉管灌注桩则是通过振动锤的振动作用使桩管沉入土中,具备施工效率高、适应范围广泛等优势。静压沉管灌注桩是利用静力压桩机将桩管压入土中,施工过程中无噪音、无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在沉管作业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桩管的垂直度与入土深度。拔管时,应依据混凝土的灌注状况以及地质条件精准把握拔管速度,以避免出现缩颈、断桩等质量缺陷。

1.4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是借助钻孔设备于地基中钻设桩孔,随后在孔内安置钢筋笼,再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桩基础的一种施工方式。该施工技术适用于各类地质条件,尤其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更为普遍。施工前期,需对施工场地开展平整与压实作业,并完成钻孔设备的安装。在钻孔作业过程中,应依据地质状况选取适宜的钻头与钻进参数,以保障钻孔的垂直度和孔径契合设计标准。与此同时,要及时清理孔内的渣土,防止孔壁出现坍塌现象。钻孔结束后,需进行清孔操作,清除孔底的沉渣。之后进行钢筋笼的吊放作业,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需遵循相关规范。最后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浇筑时要注重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从而确保桩身质量达标。

1.5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在灌注桩成桩之后,借助预先埋设的注浆管向桩底与桩侧灌注水泥浆,以此提升桩体承载能力并减小沉降的一种施工工艺。桩底后注浆能够加固桩底沉渣与桩端持力层,进而提高桩端阻力;桩侧后注浆则可改善桩侧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增强桩侧摩阻力。在施工前期,需做好注浆管的制作与安装工作,确保其连接稳固、密封可靠。注浆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注浆压力、注浆量以及注浆时间等参数,并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桩型进行合理调适。同时,应对注浆过程实施实时监测,记录注浆状况,以保障注浆效果。

2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2.1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的质量管控是确保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首要任务是对施工场地开展全面细致的勘察工作,深入掌握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位分布等关键参数,为桩型优选及施工方案编制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以软土地基为例,经论证后宜优先选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此举可显著提升桩基承载性能。其次,必须严格执行施工材料质量检验制度,重点核查钢筋、水泥、砂石等主要建材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比例实施抽样检测,确保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规范要求。针对预制桩产品,需严格审核生产厂家的生产资质及工艺流程,切实保障预制桩产品质量达标。同时,要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全面调试与检查,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具体而言,应重点检查钻机钻头磨损程度、泥浆泵工作效率等关键参数。

2.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桩基础施工全过程中,质量管控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针对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范要求,切实抓好护壁施工质量管控,确保每节护壁混凝土振捣密实到位,着力提升护壁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同时,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切实加强孔内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管理,配齐配足各类安全防护装备。就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而言,要建立健全实时监测机制,动态把控泥浆性能指标,根据钻进进度科学调整泥浆配比。在钻孔作业环节,必须严格控制钻进速度,既要防止因速度过快导致孔壁坍塌,又要避免因速度过慢影响施工效率。清孔作业必须确保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标准。对于沉管灌注桩施工,要重点把控桩管垂直度与入土深度参数,杜绝桩管倾斜或入土过深等质量问题。拔管作业必须严格执行既定速度标准,切实防范缩颈、断桩等质量隐患。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桩体吊运及锤击、静压等工序平稳有序,坚决杜绝桩身受损情况发生。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必须严控注浆参数,确保注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2.3 施工后的质量检测

桩基础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检测,是检验桩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运用多种检测方法对桩体质量展开检测,诸如静载试验、低应变检测、声波透射法等。静载试验可精准测定桩的承载能力,低应变检测能够检测桩身的完整性,声波透射法可用于检测桩身内部的缺陷。借助这些检测方法,能够及时察觉桩基础存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例如,若检测发现桩的承载能力不达标,需剖析原因,可能需采取补桩等举措;若检测发现桩身存在裂缝等缺陷,要依据缺陷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修补手段。同时,要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施工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多样,各有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要点。如人工挖孔桩注重孔壁防护,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把控泥浆性能,沉管灌注桩控制桩管垂直度,灌注桩后注浆确保注浆参数合理。质量控制上,施工前做好勘察、材料检验和设备调试,施工中严格规范操作并实时监测,施工后进行质量检测。落实各环节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才能确保桩基础施工质量与建筑工程稳定安全。随着建筑行业发展,桩基础施工技术将持续创新完善。未来,应探索更高效、环保、安全的技术,加强信息化管理与质量控制,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效益,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思隆 .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 [J]. 建筑机械,2025,(07):106-110+114.

[2] 刘俊 .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 [J].中国住宅设施,2025,(04):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