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课”让高中生物学课堂“翻转”出高效率

作者

沈利英

金华六中 321000

引言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创新教育评价方式,强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文件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政策导向促使“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出现,提高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准设计“微课”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内容需贴近教材重难点,结构清晰、条理明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高效掌握知识要点。同时,教师科学设置“微课”知识容量,避免信息堆积,保持学生专注学习,并结合生物学核心概念,合理规划“微课”呈现节奏,使学习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学中,教师选用“微课”讲解光反应过程时,把重点内容拆分为光反应发生的部位、所需条件、反应过程以及产生物质四个部分,并分别制作成分阶段讲解的视频。视频开头用叶绿体结构图定位类囊体膜,接着讲解启动光反应的条件,展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结合动画展示ATP 和NADPH 的生成路径。为帮助学生清晰记忆,采用流程图标注电子传递链中的关键酶与反应物,减少单纯文字讲解导致的认知负担。此外,每个环节结束后设置判断水分解产生的氧气位置等简短练习题,巩固学生理解重点步骤。最后,在“微课”结束部分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光反应产物在后续暗反应中的作用,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整个“微课”内容保持节奏紧凑,画面与讲解同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知识梳理,养成自学探究习惯,提升主动性其学习。

二、巧用“翻转”课堂模式,提升课堂互动效率

“翻转”课堂需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因此,教师应精心安排课前自主学习内容与课堂合作探究任务,使内化知识与提升能力相辅相成。此外,教师采用分层递进的学习活动,激活学生课堂思维,保持学习动力与探究兴趣,课堂时间合理分配梳理知识、探讨问题以及交流成果等环节,使学生在多样互动中深化理解。同时,教师转变角色为学习促进者与过程引导者,有效带动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深化知识应用。

在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中,教师依托“翻转”课堂模式,把“微课”作为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制作微课视频,讲解豌豆杂交实验步骤、遗传图绘制规则以及常见符号,并利用“学习通”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基础概念学习与遗传图初步绘制练习。课堂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分发不同性状组合的杂交任务卡,引导学生基于课前学习成果开展图示绘制、比例计算、推理讲解等活动,促进知识的应用与内化。各组完成任务后,展示互查作品,学生在审查他组作品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则转变为引导者,组织学生深入比较不同图示方法、推理过程,引导学生总结规范绘制要点与常见易错点。

三、深化课后拓展应用,巩固生物核心素养

课后拓展需紧扣课堂知识,设计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的学习任务,保持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探究热情。教师设置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应用任务,使知识运用真实情境,激发实践兴趣。

在高中生物《细胞分裂》教学后,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根尖或动物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细胞分裂现象。学生可以选择植物根尖作为观察对象,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点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记录并拍摄细胞分裂的间期、分裂期等不同阶段。为加深理解学生需要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胞分裂频率与位置,并绘制细胞分裂示意图,整理成报告。任务还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细胞分裂在植物生长、动物伤口愈合中的应用,利用多种资料来源获得更深入的信息。完成任务后,学生把报告上传至线上平台,互相评审并分享自己的观察过程、分析思路及遇到的难题。在互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改进建议或解决方案。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解释细胞分裂在不同生物体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纠正理解中的误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有效结合“微课”与“翻转”课堂,为高中生物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深度促进理解知识并提升其能力。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应用会愈加普及,期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更多具备核心素养的生物学科人才,推动教育的创新与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许诺. 利用“ 微课” 提高高中生物学有效教学探究 [J]. 中小学电教 ( 教学 ), 2025, (02): 22- 24.

[2] 何惠玲. 依托实验教学,建构高效生物学课堂 [J]. 中学课程辅导,2025, (06): 36- 38.

[3] 李诗果. “ 微课”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J]. 中小学电教 ( 教学 ), 2024, (11): 43- 45.

[4] 刘良森 . 高中生物学混合式课堂教学研究 [J]. 高考 , 2024, (34):72-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