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1+X”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李敏静
珠海市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 1+Xi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指以教材内的一篇文章为教学核心,并依据核心文章的某一突出特点选取与之相匹配的多篇文章,“X”可以指同一主题、同一作者、同一体裁等,这一阅读教学模式具有结构化、纵深化的教学特点。基于此,教师在运用“ 1+X′ ”阅读教学策略时,要十分注重对“1”的理解和深化,重视对涉及阅读教学深度和广度的“X”类文本内容的多种选择。
一、小学语文“ 1+x3 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教学内容质量
“X”是增加了教材课文内容,使教师在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时,切实做到精、深、广,带领学生围绕一个核心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将原来散乱的知识点系统呈现,转变为对核心知识的突破,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的同时,将原来散乱的知识点系统呈现,更具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X”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要求教师结合教材文章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文本,一方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证文章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1”和“X”的匹配度更高,更有助于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 1+X′′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优化阅读授课模式。具体而言,一方面能让学生在课程中参与的主动性更强,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翁”;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课程的容量,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二、“1+X”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
”阅读教学模式展开结构化群文阅读
结构化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以既定的结构方式,将核心主题文章“1”和群文文章“X”组成学习材料,通过以一带多,实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纵深理解。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有:总分式、并列式、举一反三等多种结构形式可供教师选择。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乡下人家》为例,教师在讲授这堂课的过程中,以“抓住文章关键语句,用文章抒发情感”为教学核心,以“抓住乡下人家”为群文中心,与朱自清的《春》组成群文。课堂上,学生可以随着教师的引导节奏,学习教师对核心课文《乡下人家》的分析手法,将学法迁移至另一篇文章中,进行举一反三式的阅读分析,找到《春》中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关键语句。在核心文章《乡下人家》中,作者通过抓住乡村中的农家事物倾泻出对乡下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描绘傍晚时分农家门前就餐的画面时,作者是这样写的:“天边红霞,晚风习习,头上飞过的归巢飞鸟,无一不是他们的挚友,与乡间人家共同绘就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画卷。”,在自然和谐画面的呈现下,作者对乡下的喜爱之情呼之欲出。又如,在“那歌声真动听,赛过催眠曲,把苦日子的人弄得心花怒放,甜甜蜜蜜地往梦里走。”中的“甜甜蜜蜜”映衬出的正是作者对乡村事物无限的喜爱。在这样的学习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轻而易举抓住文中“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壮年”等比喻春天的词汇,感悟到春天就是充满生命力的象征,文中处处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因此,在开展结构化群文阅读时,教师需要关注对核心文章的把握,有效引导学生掌握结构化阅读方法,如举一反三式阅读结构,通过“量变”来针对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根据“
阅读教学模式展开拓展式群文阅读
拓展式群文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核心课文的学习,从而将所获得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完成对“X”的分析和理解,进而达到拓宽阅读视野,丰富阅读体验,深化阅读实践的目的。
这里,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文章《草船借箭》为“1”,以《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片段《三顾茅庐》为“X”组成群文文章,引导学生完成拓展式的群文阅读,利用两个不同情节的故事,丰富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特点的理解和感受。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由老师带领学生阅读学习核心文中,再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找到另一个故事中能够体现诸葛亮人物特点的语句。《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主要为我们展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一面。文章着重借助诸葛亮与周瑜、鲁肃之间的对话描写,体现诸葛亮的人物特点,如“诸葛亮曰:‘岂敢戏言都督? ”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两头造不好,心甘情愿地挨罚。“再比如《你借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一句,还有“雾这样大……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让我们见识到一位聪明过人的诸葛亮。作为“X”文章,《三顾茅庐》体现出诸葛亮饱读诗书、文质彬彬的一面,其中想出妙计让刘备三顾茅庐,也是其深谋远虑,为日后得到重用的铺垫。在这样的阅读模式下,学生会对人物有更饱满的理解,真正意义上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根据“1+X”阅读教学模式展开比较式群文阅读
比较式群文阅读指的是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从群文文章入手,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如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等。通过比较阅读,更清晰地让学生发现不同作者对“1”的不同认识,进而获得不同的阅读观点及体验。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部编语文教材《祖父的园子》和《月是故乡明》为例,教学时,在《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抓住了祖父园子中的景物,对祖父园子中的景物及与外公共同经历的往事进行了反复的追忆,对儿时生活的留恋和对自由的向往油然而生。《月是故乡明》则是通过月亮这一物象寄托了作者思乡之情的浓浓之情,由月亮联想起种种往事,文章的结尾更是深情地呼唤着“月亮是故乡明,我何时才能重见故乡之月!”
对比两篇文章可以发现,《爷爷的园子》一文中,作者在回忆童年趣事时,处处流露着喜悦与可爱;而《月是故乡明》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学生在这样的对比阅读下,在认识到文章内容的呈现与作者创作背景、人生经历等相关内容的同时,更能从文本中联系自身,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也实现了对群文阅读文本处理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借助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阅读分析能力、阅读感悟理解能力、阅读思考能力等,从而促使学生在获得较好阅读素养的同时,获得较好的成长和发展。我们深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师生共成长的局面,一方面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学习体验,提高阅读主动性,拓宽阅读视野,真正让阅读滋养人生。另一方面,也希望在这一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对阅读文本的筛选、分析和理解有更广更深的探究,多方位提升教师阅读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俊丽.“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文本的整 合策略[J]
[2] 缪芸芸.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 策略[J]
[3]《语文统编教材“ 1+x, ”组文阅读教学研究》作者于泽元、王雁玲、
陈际航。[J]
[4] 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 篇到“群文”的新
思考[J]
[5]《小学群文阅读价值与教学策略》刘彪[J]
[6] 马红 . 田园“ 1+x,, 群文阅读教学及议题设置策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