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思政课学段衔接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李文珺

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小学 731701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个体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衔接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传统思政课大多存在内容固化、教学方式僵化的情况,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更难促进他们深入思考,创建小学阶段思政课跨学段一体化教学体系,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1 小学思政课学段衔接一体化教学现状研究

1.1 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存在偏差

思想品德课属于基础教育范畴里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围绕着道德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来展开,但是它的内容设置比较单调,基本上依靠灌输式教学办法,缺乏深度和宽度上的拓展。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教师往往会针对某个知识点加以讲解,像国家的基本常识或者传统美德这些内容,很少会联系到学生的日常体验去做进一步剖析,这样一种模式造成了学生很难做到对课程内容的有效理解和内化。由于教育目的界定得不够清楚,教师在执行教学的时候常常会碰上方向不明,效果难以评价之类的麻烦,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大致搭建起了相应的课程体系架构,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还是存在理论与现实相脱离的现象,使得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而且思维品质和价值评判能力的培育也未被充分看重。

1.2 教师专业素养及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小学思政课教师都有教育学或者心理学方面的背景,但是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训练是比较少的,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由于没有一个系统且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所以他们大多数都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背诵模式来上课,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也比较僵化,这就使得思政课的教学过程变得非常枯燥乏味,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都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虽然有些教育工作者试着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这些互动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但是总体教学效果还是有明显的短板,很难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这种由于专业素质不高,教学手段单一造成的局限性问题,对思政课教学质量形成了很大的限制。

2 小学思政课学段衔接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1 构建主题式综合课程体系

要想推进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纵向衔接,创建主题化综合性的课程体系便成了一种有效的更新路径。依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认识规律,教师要细致规划那些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并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像“诚信与友谊”、“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之类的,并把这些主题巧妙地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这样的主题设计,既可以做到思政教育同学生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又可以加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跨学科整合的方式达成多维度的学习,把语文,历史,科学这些学科要素结合起来。比如以“诚信与友谊”这个为例,凭借语文教材里的经典文章,促使学生深入探究道德伦理方面的议题以及解决办法,再联系历史人物的事迹加深学生对诚信精神的领悟和认同。教师可以结合行业专家以及家长的力量,设计出一些交互式的课程模块,让教学内容更加多元且具有实践性,在主题式综合课程里,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来加深探究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去开展“诚信调查”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搜集真实的案例,并做好展示交流工作,这样的举措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动手能力,而且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思政课的真正意义所在,进而优化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借助这样一种主题化的综合课程框架,就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带来的束缚,促使思政教育朝着沉浸式、多维化方向发展。

2.2 推行多元化互动教学模式

要改进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性,形成一种多元互动型教学模式十分关键,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利用多种交互手段促使学生自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实际操作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以及情境创造等办法,让学生积极地动脑筋,想说就说,尤其在讨论“国家与地方”这类话题的时候,教师可让同学们分成小组,分别去研究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当下价值,然后让大家轮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一种互动形式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而且还能促使他们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火花并加深认识。教师可用情景再现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深入探究历史事件或者伦理决策过程,这样做有益于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而且能培育学生的同理心以及情感共鸣能力,在以抗战时期青年作为题材编写剧本的时候,教师要突出角色所遇到的困境和抉择,利用某些情境促使参与者慎重考虑道德价值取向,这样就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比如在线协作平台或者社交媒体工具,可以扩大互动教学的空间范围,课后教师通过微信群组或者网络学习系统公布延伸话题,促使学生用数字化媒介展开自主讨论并表现成果,进而推进线上线下的融合式教学不断发展。这个教学策略既能保证课堂内容系统的展开,又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就能提高他们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批判性思考水平,用这种交互式学习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不会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会变成很有活力,很有创新精神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加深认识,经过合作探究达成一致,最后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结语

本文希望找到一条新的小学思政课跨学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起系统的课程框架并加以整合,从而大幅改善了学生各方面政治素养的提升情况以及综合能效的水平高低,将不同年段间教学内容进行了组合之后,形成了纵横交叉的结构框架网状结构网络形式,并借此使学员们能在连续不断的持续学习当中掌握思政知识并灵活应对使用,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途径加以引导并推动实践操作活动开展,使得该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们自身参与的主动性,而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杰 .《小学思政课教学现状研究》[J]. 新世纪教育 ( 理论版 ),2018(3):64-73.

[2] 周艳玲 .《新时代小学思政课教学应重视方法创新》[J]. 语文天地 ,2018(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