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势能向育人效能的转化路径研究
杨敏
上海建桥学院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党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与核心,对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推动高校自身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产教深度融合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探索以党建为引领,有效整合学校、企业、地方党组织资源,构建“校企地”协同育人新模式,成为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路径。本研究聚焦商学院的实践探索,分析其党建引领下校企地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逻辑、实施路径与实际成效,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二、党建引领下校企地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商学院党委以“党建引领校企合作、党建引领产教融合、党建引领校地共建、党建引领协同育人”为基本原则,着力构建并实施了系统的校企地协同育人模式,具体路径如下:
1. 强化组织机制建设,筑牢协同根基:
党建联建工作机制:学院党委主动牵头,与区域内有代表性的企业党组织、地方基层党委以及区域内经管类兄弟院校党组织签订党建联建共建协议,明确合作目标、内容与责任主体。
资源共享机制:依托党建联建平台,推动三方在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企业导师、地方专家)、课程案例、研究项目、活动场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机制:识别并发挥学校(理论教学、科研)、企业(实践平台、技术前沿、市场需求)、地方(政策支持、社区资源、真实场景)的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效应。
2. 聚焦育人核心目标,创新实践载体:
协同育人机制:将育人作为合作的最终落脚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与项目;联合开展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等,使学生“走出去”(深入企业、社区)与“引进来”(企业导师、地方专家进课堂)相结合。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由学校、企业、地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合作项目的育人效果进行评估,并据此持续改进优化育人模式。
3. 深化党建内涵引领,构建“大党建”“大思政”格局:
贯穿政治引领:在协同育人全过程,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思想引领作用和价值导向作用。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确保育人方向正确。
创新“党建
模式:探索“党建 + 企业”、“党建 + 地方”等模式,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转化为推动协同育人的强大动力。例如,与中共冰厂田临港幼儿园党支部共建,开展“大手牵小手 弘扬传统文化”等活动,既是党建活动,也是学生社会实践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
构建“大思政”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从校内课堂主渠道、专业主阵地,拓展到利用企业、地方的实践资源和真实场景,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实践成效分析
近年来,商学院党委致力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与学院发展“一融双高”,不断构建“大党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积极探索校企地党建联建、相互赋能、协同育人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在基层党建联建共建、基层党组织建设、校企地党建联建、相互赋级、党建协同育人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基层党建再上台阶。商学院党委 2020 年度获“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项目,党委参与并承担学校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工作 3 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完成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民办高校党工委党建研究专项课题 20 余项,学院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示范中心获评 2023 年度校级示范中心。多名教师党员先后荣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教委“优秀党务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学院学工团队获评 2023 年上海市“巾帼文明岗”。
2. 课程思政凸显成效。学院旅游管理系和第三教工党支部积极参与“大思政”课建设,在“专业主阵地”“课堂主渠道”建设延伸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课程思政引领专业建设,育人效果逐步显现,该专业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长三角联盟专业认证获批受理,2022 年 12 月,该专业获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3. 立德树人成果涌现。商学院广大学生党员也不负党组织的培养,在校期间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毕业后也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每年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的学生党员更是络绎不绝。2022 年11 月,学院党委携手西藏江孜闵行中学,共同培育了以“石榴结金果,同心向未来”为主题的富有民族团结内涵的初中年级双导师项目。2023 年暑假,20 余名大学生导师满怀期待从祖国的最东边跨越几千公里走进西藏江孜闵行中学,开展线下导师活动,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青年报》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4. 共建单位雨后春笋。商学院党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坚持开门办思政,积极探索“党建 + 企业”“党建 + 地方”联建共建相互赋能、协同育人新模式,打通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后一公里”。先后与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临港新片区书院镇、临港新片区老港镇、中共南汇新城镇顶科社区党总支、滴水湖馨苑居委、临港经管类学院党委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区域院校、地方基层组织签订党建联建共建协议,开展党建共建、协同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