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运营管理策略探究
史旭君
安徽交控驿达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1 基于用户需求的精细化管理策略
智慧服务区在运营过程中必须深度洞察用户的出行行为和服务偏好,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系统,通过对车流量、停留时长、消费行为和服务反馈的综合分析,形成多维度的用户需求模型。管理方可以引入移动端应用程序或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例如为经常长途驾驶的货车司机推送优质的餐饮与休息区,为自驾出游的家庭推荐亲子友好型设施和文化体验活动。在停车、餐饮、加油等基础服务中,通过数据分析优化高峰时段资源配置,减少等待时间,提升整体体验感受。
智慧服务区还应重视差异化分层服务,根据车辆类别、用户身份和消费水平设定多层次的服务方案。比如对高频出行的物流企业客户提供专属通道、快速结算和定制化休息区,对普通自驾车用户设置更多便利性的基础服务和优惠活动。通过会员体系、积分奖励和数据反馈机制,将用户需求与服务区的商业模式紧密结合,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形成粘性和长期价值。
在用户精细化管理中,应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利用智能终端和问卷系统实时收集意见,并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归纳用户痛点,快速进行服务迭代。例如,当用户普遍反映某类餐饮质量不佳时,运营方可以迅速调整供应商结构或引进新的餐饮品牌。在厕所、无线网络、充电桩等公共设施方面,设置实时监控与维护响应系统,确保用户需求得到即时满足。
2 基于技术赋能的智慧运营策略
智慧服务区的核心价值在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双重提升。运营方需要构建统一的数字化运营平台,将停车管理、能源供应、商业租赁、设备维护和安全监控等多系统进行互联互通。通过物联网技术,所有关键设施的数据能够实时汇聚,形成可视化管理界面,让管理者能够快速掌握资源使用情况并作出决策。例如停车场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位占用率,结合车牌识别技术实现无感支付和智能引导。
在智慧能源管理上,应全面推广新能源充电桩与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结合。通过能源管理平台调节充电桩负荷,避免高峰期能耗过载,同时利用储能系统将多余电量进行调节和再利用,实现绿色低碳运营。服务区还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预测能耗趋势,并结合天气预报自动调整照明和空调系统,既降低运营成本,又营造舒适环境。
运营的智慧化还需要在商业运营模式中引入精准营销手段。通过用户 APP 收集的行为数据,可以对用户的消费路径进行建模,结合智能推荐算法,为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促销和定制商品。例如,系统可根据用户加油记录自动推送汽车保养套餐优惠,也可根据消费习惯推荐特色餐饮。对于商户而言,这种基于大数据的运营方式能够提高转化率,同时让服务区的整体商业生态更为高效。
3 基于协同合作的产业链管理策略
智慧服务区的运营不仅仅是单一主体的责任,更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产业链合作机制。管理方应与高速公路运营公司、能源企业、物流公司和商业品牌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与联合创新实现互利共赢。例如,能源企业可与服务区共建新能源充电网络,通过分成模式降低投资风险;物流企业可以在服务区设立中转和配送点,提升整体运输效率并为服务区带来稳定的客流。
在商业生态建设方面,智慧服务区应当积极吸引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品牌入驻,避免传统模式中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通过联合采购和统一配送,可以帮助商户降低成本,同时通过统一支付平台和营销体系提升用户体验。运营方还可以为小微创业者开放一定比例的商业空间,鼓励本地特色餐饮和文创产品进入,形成多元化的商业链条。
为了保障产业链协同的长期稳定,需要构建透明的利益分配和合作规则。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交易过程的可追溯,减少信息不对称与合作摩擦。在设施维护和安全管理上,可以通过第三方专业公司与管理方形成合作,保证服务区设备的高效运转与服务质量。运营方则需要承担协调者角色,将上下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推动产业链不断升级。
4 基于安全与可持续的风险防控策略
智慧服务区在高速公路运营中具有交通节点的重要地位,其安全管理必须建立在全流程防控体系上。管理方需要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安防算法和应急预警平台,形成实时动态的风险识别机制。例如,对可疑车辆行为进行智能分析,及时报警处理;在人员密集区域部署 AI识别系统,防止拥挤与踩踏事故;在加油区、充电区和厨房等高风险场所设置多重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度、烟雾和气体浓度,一旦出现异常自动触发应急响应。
网络与数据安全是智慧服务区不可回避的重点问题。运营方需建立数据分级保护和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对用户信息、支付数据和商业运营数据分别采取不同安全级别的加密与备份措施。同时引入多因素身份验证和区块链存证技术,防止数据篡改与泄露。服务区还需要建立与公安网安部门的协作通道,及时共享风险信息,提升网络安全防护的社会化联动能力。
在可持续发展层面,风险防控不仅限于安全问题,还包括生态与资源风险。运营方应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对入驻商户设定环保标准,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并推动垃圾分类与循环再利用。在建筑设计与运营过程中采用绿色建材和节能设备,减少碳排放。为缓解未来交通结构变化的风险,可以预留多功能空间,灵活转化为新能源车专用区、智能物流中转区或文化休闲区,以增强服务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结束语
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的建设与运营不仅关乎交通出行体验的优化,更在推动智慧交通体系构建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基于用户需求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高度匹配,提升整体满意度与使用频率。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服务区能够实现运营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智能决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在产业链合作层面,通过与能源、物流、商业等多方协同,服务区有望成为集交通服务、能源补给、商业消费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同时,面对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建立全方位的风险防控体系和绿色运营机制,对于智慧服务区的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车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智慧服务区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低碳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管理策略也需不断迭代与完善,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和交通强国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海虹. 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方向与设计策略研究 [J]. 铁道建筑技术 , 2025, (06): 99- 102.
[2] 邓海龙 , 冯元 , 乔硕 , 等 . 基于交能融合的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信息化管控平台设计 [J]. 电子设计工程 , 2025, 33 (09): 180- 185.
[3] 张腾. 高速公路服务区“ 开口子” 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J]. 交通科技与管理 , 2025, 6 (08): 37-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