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学生审美素养的美术课程设计研究
李晓霞 周培艺 李国勇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引言
高职美术课程是贯彻落实美育浸润行动、实施美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该项教学工作的科学推进可以为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创新创造力提供有力支撑。整个美育渗透教学涉及多个层面的内容,因此,高职美术教师要对每一层面的教学工作进行合理把控,指引学生高效参与美术课程的学习,进而为其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1 高职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美术学科的重视度不高,教学更偏重于理论方面,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学既是一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方式。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就必须在教学观念上进行更新,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既能系统地学习美术,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与技巧,又能培养出自己特有的艺术品位与素养。高职美术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欣赏和创造美。教师应培养学生解读艺术作品的能力,拓宽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和历史的理解,提升审美鉴赏力和文化素养。尤为关键的是,教育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能培养独立思维和自我创造能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素养。
2 高职美术教育课程现存问题
2.1 教学内容方面
传统内容占主导。部分高职美术教育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绘画技巧、艺术史论等为主,对当代艺术前沿动态、新兴艺术形式和跨学科知识的融入不足。例如,在绘画课程中,过于注重写实技法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创意表达能力和艺术观念的培养,导致学生作品缺乏个性和时代感。第二,缺乏地域文化特色。部分高职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未能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美术教育课程。这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不足,作品缺乏地域文化内涵,无法展现地方文化魅力。
2.2 教学方法方面
教师讲授为主。部分高职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例如,在艺术史论课程中,教师通常照本宣科地讲解历史知识,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难以深入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第二,实践教学不足。虽然美术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部分高职的实践教学存在课时不足、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来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3 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策略
3.1 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新的教学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需要引入新颖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审美感知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具体而生动的艺术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艺术的世界中。例如,在教授山水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段优美的山水风光视频,配上悠扬的古典音乐,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山水画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教师还可以模拟古代文人的书房,摆放笔墨纸砚和相关的书画作品,让学生穿上古装,亲身体验古人创作山水画的情境,从而深刻理解其中的韵味和美感。其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持,它集图像、声音、视频等于一体,能够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演示绘画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线条的变化、色彩的叠加,从而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或者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走进”艺术作品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赏作品的细节和整体效果,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再次,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比较分析是培养审美感知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作品的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和价值。教师要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画家、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从题材入手,分析不同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内容的区别与联系;接着带领学生观察作品,探讨其构图的合理性以及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差异,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色彩组合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同时讲解不同风格作品中线条的运用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异同点,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因此,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的关键。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工艺大师或者非遗传承人担任企业导师,定期为学生开展讲座、授课,并为其提供实习实训项目,提升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鼓励工艺美术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并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机会,让教师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动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在企业中获得的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还应为教师制定企业实践制度,明确教师企业实践的目标、内容、时间和考核要求,使企业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相结合,重点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优化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评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指明方向。为更全面地体现教学评价的内涵,教师应加强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角度。具体而言,教师要优化高职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丰富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角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自我反思、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和座谈会等,同时,还可利用美术学习档案袋进行定性分析,如开展课堂专题研讨。这样的评估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不足,还能增强他们对艺术学习的信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艺术领域不断发展,教师也能不断优化教学。
结束语
当代美育教育语境下,高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宽泛的审美价值观,唤醒学生隐藏于内在的审美意识,开启他们的艺术表现潜能,使之在文化艺术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智慧。审美能力是对艺术觉知的敏感反应力,具有无限宽广、深远的潜在向度。教师的角色,应不止于教授外在的技法规范,更在于启迪和开发学生内在的审美觉性,使艺术教育回应并融入当代艺术形态环境与美育环境,和谐、动态、自然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爱红 . 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J]. 华夏教师 ,2022(14):94-96.
[2] 高猛 . 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思考 [J]. 中国新通信 ,2020,22(13):219.
[3] 周雷 . 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3(4):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