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管理思想在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运用

作者

陈耀棋

中山市板芙镇城市更新和建设服务中心 528459

前言: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居民住房建设正面临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技术难度不断加大而加强协同合作和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系统性和可进行动态控制等优点,项目管理思想逐渐形成了提升住宅建设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理论基础。

1. 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思想运用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管理理念落实不彻底

在住宅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领域中,虽然项目管理理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它的核心内容是目标导向、全过程控制、动态调度和多要素协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这一概念的实施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变革。一些建设和施工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还保留着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方式,把项目管理简单地与工期控制和合同执行监控画等号,没有把它看作是一个贯穿立项到设计竣工直至交付的管理体系。在中小型住宅工程中,管理者往往存在重经验轻理论的倾向,缺少对其方法的系统和深入地把握。这就导致了项目的组织安排、项目实施、资源配置和费用控制等多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和现场的决策,难以满足规范化需求[1]。

1.2 组织管理职责界定不清

在住宅建设中,组织与管理制度是否科学,责任划分是否明晰,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度与结果的可控性。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住宅建筑工程,其工程组织制度存在着层级不清与职责不清等问题,影响了工程管理功能的发挥。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传递途径,在交流和协作过程中,也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了职责交叉,相互推诿责任,或者是管理盲区[2]。

2. 项目管理思想在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运用要点

2.1 强化项目管理理念全员认知

在现代工程管理系统中,项目管理理念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它的核心是生命周期管理,目标导向原理,系统整合逻辑,多维度协作机理。但在住房建设项目管理中,由于认识上的断层,执行的意愿不强,体制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了这些观念的贯彻不到位。因此必须以全员观念的培养为基础,通过分层培训、岗位能力提升和文化机制建设等方式,让有关人员对项目管理的理念既有深刻的理解,又有具体的行动,从而建立起一套能够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的共识系统。建立一套有明确分工,有针对性的分级训练体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实施管理训练时,要根据不同的工作类别,建立模块化的课程。对高级决策者来说,培训的内容应该集中在项目管理在公司的战略计划和运营绩效上的角色,从而确定他们在投资管控、组织协调和风险预防等方面的系统价值。针对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重点加强对关键路径方法、工作分解结构,价值分析等核心工具的掌握,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计划管理、过程控制和动态调度能力。

对基层管理者和操作岗位的员工而言,为满足住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施需求,应进一步加强其自身对项目进度执行逻辑、质量控制流程以及现场协调机制等方面的认识,提高其工作行为与项目目标的逻辑匹配度。而后以制度约束机制为核心,促进工程管理思想的精确贯彻与细化运用。切实将项目管理的思想纳入《岗位职责规范》与《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文件中,以保证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而在项目开始阶段,则需要由建设单位牵头,积极组织全体人员参加,从而对工程总体目标、时间节点与考核机制进行全面且系统地宣传,此外将项目管理的有关知识列入了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计划中,将其作为一项强制性的内容。同时还应建立项目管理思想签字机制,积极通过管理协议与承诺书等方式,将项目管理思想贯彻到重点岗位,增强有关人员对自己的项目管理行为的责任感。

2.2 优化项目组织结构分工体系

在住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科学的组织结构和合理的责任划分,可对整体工程的运行效率与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工程建设普遍存在着多层次、权限划分不清与职责重叠等问题。而在多个单元合作的时代背景下,管理与协调的难度,也随之进一步提高。为突破管理困境,应根据住宅建筑工程出现的阶段性特征和参与各方的结构状态,建立扁平化且矩阵式的项目组织结构,系统地划分各管理单元的功能界限,促进管理体系的运行向着跟我给标准化与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而在项目目标的指导下,建立平坦的管理层次结构,可有效缩短了管理链的长度,并提高信息反应速度。而在组织结构的配置方面,则需要将项目部作为核心管理平台,以此对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物资设备管理等各专业管理模块进行直接管理。各模块的负责人应该具有独立的决策权力和对任务进行分解的职责,在分工的时候要清楚地知道管理的维度、控制的关键点和协作的界面,这样就不会产生职责重叠和职责空白的情况。扁平化的结构有助于弱化各层次之间的壁垒,缩短信息的传播途径,使管理命令可以迅速传达,反馈机制可以快速做出回应,从而提升组织的响应速度和现场的执行力。

2.3 推动信息化平台深度融合管理流程

在住宅建设项目管理领域,深度融合信息平台已经成为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着工程各个环节间信息传输严重滞后、信息孤岛问题严重等问题。从而建立一个以项目整个过程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手段和管理过程的高效融合,对提升组织运行的透明度、协同性和反应速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集成项目管理平台是实现集中调度和可视化展示的关键所在。该平台需要包含合同管理、进度控制、质量监控、安全检查、成本核算、材料追溯等主要功能模块,并以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保证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可以相互连接。其中,进度控制模块应该与施工组织设计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根据关键路线进行节点规划的自动更新;在质量监控模块中,应嵌入验收程序规格,实现质量问题记录的自动生成,并对整改工作进行启动;材料管理模块应对材料的进、请、出库和存货情况进行追踪,从而动态地把握材料的利用效率和成本的分布。通过可视化的仪表盘,将各个模块的数据进行集中显示,使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工程的运行情况,掌握重要的报警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建造进程的持续深入,项目管理思想于住宅工程中的应用会朝着更精细、更集成的方向发展。其治理模式将由经验主导的传统模式,逐步过渡到以数据驱动、平台协同为显著特征的智能管理新阶段。此转变将为提升住宅工程的质量、保障安全生产以及提高经济效益,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桂勇 . 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住宅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5,(05):138-140.

[2] 刘 开 元 . 建 筑 工 程 管 理 影 响 因 素 及 应 对 策 略 [J]. 中 国 住 宅 设施 ,2024,(05):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