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技术的项目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
高嘉宝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0
引言
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传统项目工程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信息流通不畅导致的信息孤岛现象,各参与方协同效率低下,以及决策过程缺乏直观可视化支持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BIM 技术作为一种集三维建模与信息集成于一体的数字化技术,能够将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几何信息、物理属性、功能特征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动态、关联的信息数据库。其不仅为项目工程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工具,更引发了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深刻变革。
一、BIM 技术在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创新特性
(一)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
传统项目工程管理中,信息在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往往呈现分散存储与传递的状态,各阶段之间信息割裂,难以实现有效整合与共享。BIM技术打破了这一局限,以三维模型为核心载体,构建起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平台。从项目前期规划的场地分析、概念设计,到设计阶段的详细图纸、构件参数,再到施工阶段的进度计划、材料清单,以及运维阶段的设备维护记录、空间使用情况等,所有信息都能被有序整合至同一BIM 模型中。
(二)多参与方协同管理
项目工程管理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应商等,各参与方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由于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失真等问题,协同工作难度大、效率低。BIM 技术搭建起统一的协同管理平台,使各参与方能够基于同一 BIM 模型开展工作。设计单位可以借助模型直观地向施工单位表达设计意图,展示建筑结构和细节;施工单位则能及时反馈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实际问题,提出设计优化建议;监理单位可依据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质量监督,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三)可视化与模拟分析
BIM 技术的可视化功能不仅仅是对建筑模型进行三维展示,更在于其能够通过虚拟建造、施工模拟等先进手段,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模拟和分析。在施工前,利用 BIM 模型可以模拟施工进度,按照施工计划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虚拟推演,直观地展示各施工工序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安排,提前发现潜在的进度风险,如工序衔接不合理、工期延误隐患等,并据此优化施工进度计划。同时,BIM 模型还能模拟资源调配情况,分析材料、设备、人力等资源在不同施工阶段的需求变化,合理安排资源供应,避免资源浪费或短缺。
二、BIM 技术推动项目工程管理模式变革
(一)从碎片化管理到系统化管理
传统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下,项目各阶段工作相对独立,信息传递存在明显断层,导致管理工作呈现碎片化特征。不同阶段的参与方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使得项目管理难以形成整体合力。BIM 技术凭借其强大的信息集成与协同能力,推动项目工程管理模式向系统化转变。通过建立统一的 BIM 模型,将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紧密串联起来,实现管理流程的无缝对接。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可以利用 BIM 模型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确保各专业之间的设计一致性;施工阶段,施工单位依据 BIM 模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进度管理和质量控制;运维阶段,运维人员借助 BIM 模型掌握建筑设施的详细信息,进行高效的设施管理和维护。
(二)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长期以来,项目工程管理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导致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BIM 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局面,其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积累的海量信息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通过对 BIM 模型中各类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如工程量统计、成本估算、进度偏差分析、质量检测数据等,管理者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项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项目进展中的优势与不足,预测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基于这些数据分析结果,管理者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和决策方案,使项目管理从依赖经验的传统模式逐步向基于数据的科学化管理模式转变,有效提高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预见性。
(三)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控制
在传统项目工程管理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预测和监控手段,项目风险和问题往往在发生后才被发现,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应对状态,不仅增加了解决问题的成本和难度,还可能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造成严重影响。BIM 技术的模拟分析和实时监控功能,使项目管理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控制的根本性转变。在项目施工前,通过施工模拟、碰撞检测等手段,可以提前识别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风险隐患和设计缺陷,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 BIM 模型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计划出现偏差,能够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BIM 技术在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一)设计阶段的优化与整合
设计阶段是项目工程的关键环节,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项目的后续施工和使用效果。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为设计师提供了强大的优化和整合工具。设计师可以利用 BIM 软件进行多方案比选,通过三维模型直观展示不同设计方案的外观效果、空间布局和功能特性,从功能性、经济性、美观性等多个维度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优设计方案。
(二)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施工阶段是项目工程管理的核心环节,涉及众多复杂的管理任务和资源调配工作。BIM 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实现了施工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通过将施工进度计划与 BIM 模型相关联,建立施工进度模型,管理人员可以直观地查看施工进度的实时情况,对比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差异,及时发现进度延误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在资源管理方面,BIM 模型能够准确计算各施工阶段所需的材料用量、设备规格和人力资源需求,为材料采购、设备调配和人员安排提供科学依据,避免资源浪费和短缺现象的发生。
(三)运维阶段的高效管理
项目竣工交付后进入漫长的运维阶段,传统的运维管理方式往往存在信息查询困难、设施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BIM 技术为运维管理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管理功能,能够显著提升运维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通过 BIM 模型,运维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查询建筑内部各类设施设备的位置、型号、参数、安装时间等详细信息,方便进行设备维护、故障排查和更换维修。
结束语
BIM 技术以其独特的创新特性,深刻改变了项目工程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到多参与方协同管理,从可视化模拟分析到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BIM 技术在项目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展现出强大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在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的实践应用中,BIM 技术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项目风险和成本,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姜会会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砖瓦 ,2025,(04):109-111.
[2] 金涛 .BIM 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实践与应用 [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5,(02):161-164.
[3] 温清尧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与探析 [J]. 中国金属通报 ,2024,(07):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