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模式下措施钢筋计价争议分析与优化探讨
谭建红
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17
一、引言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措施钢筋是保障混凝土构件尺寸精度、钢筋定位及施工工艺实施的关键材料,虽不直接参与主体结构受力,但在工程建设中作用重要,其计价合理性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准确性与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然而,当前措施钢筋计价争议频发。现有国家标准对其计价缺乏统一标准与明确界定,不同地区、专业在计算规则和计价方式上存在差异,且措施钢筋设计缺少指导性标准,现行规范无细化技术参数和可操作的实施指南。本文针对清单模式下措施钢筋计价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
二、措施钢筋定义及计价现状分析
(一)措施钢筋定义
指为满足施工工艺要求、保证工程质量或施工安全,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的非设计受力钢筋,其作用是辅助主筋定位、固定模板、传递施工荷载或满足特殊施工条件需求。常见的措施钢筋包括:马凳筋(铁马)、定位筋、拉筋、架立筋、垫铁、吊筋(吊钩)等。

(二)措施钢筋计价现状分析
当前,措施钢筋计价存在规则不明、管理粗放、不同专业、不同地区计价规则各成体系,缺乏全国统一计算标准等情况,导致计价争议频发,严重制约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与公正性。现就房建、市政、城轨、水利、公路、铁路等专业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房建、市政、城轨工程
房建、市政、城轨工程的措施钢筋计价规则类似,但现行规范对措施钢筋的计价条款表述模糊,且缺乏全国统一标准,各地区规定存在差异。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61-2013)仅简略提及:“现浇构件中固定位置的支撑钢筋、双层钢筋用的‘铁马’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其工程数量可为暂估量,结算时按现场签证数量计算”;2024 版房建标准(GB/T50854-2024)调整为“各钢筋项目的工程内容均包含相应的措施钢筋”,而城轨工程 2024 版标准(GB/T50861-2024)未提及措施钢筋。《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7-2013)及 2024 版标准(GB/T50857-2024)均仅规定“现浇构件中伸出构件的锚固钢筋、预制构件的吊钩及固定位置的支撑钢筋等,应并入钢筋工程量内”。且以上三个专业不同地区措施钢筋计价规则及定额各不相同。导致措施钢筋争议频发,主要争议焦点如下:

2. 公路、水利工程
公路、水利工程的措施钢筋计价规类似,可计价但不计量。《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规定“搭接、接头套筒、焊接材料、下脚料和固定、定位架立钢筋等,不予另行计量”,《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3832-2018) 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 2.5% 未包含措施钢筋用量,《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1-2007)规定“施工架立筋、搭接、焊接、套筒连接、加工及安装过程中操作损耗等所发生的费用,应摊入有效工程量的工程单价中”,《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总 (2002)116 号钢筋制作与安装损耗率 2% 不包括搭接长度及施工架立筋用量。可见,其主要争议焦点 : 一是现行规范对措施钢筋定义不明确,对哪些属于措施钢筋存在争议;二是因不能单独计量,当变更或施工优化引起措施钢筋量变化时,对其变化的措施钢筋是否调整存在争议。
3. 铁路工程
铁路工程措施钢筋可计量计价。查《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TZJ1006-2020)4.1.4 工程量计算规则“非预应力钢筋重量按设计图示长度( 应含架立钢筋、定位钢筋) 乘理论单位重量计算,不含搭接和焊接料、绑扎料、接头套筒、垫块等材料的重量”,《铁路工程预算定额》(TZJ2002-2017)第二册桥涵工程第一部分综合说明 13条“非预应力钢筋的重量按钢筋设计长度(应含架立钢筋、定位钢筋)乘理论单位重量计算”。可见,其争议相对较少。
三、影响措施钢筋计价的因素
(一)规范因素
1. 计价规则界定模糊
现行规范缺乏全国统一的措施钢筋计价标准,不同专 规则、费用归属及损耗标准上存在差异,且规则表述笼统、缺乏操作指引。如湖南省 钢筋并入钢筋工程量内”,现浇构件钢筋制安定额损耗2.5% 没包含措施钢筋用量, 钢筋制安损耗5.0%包含马凳、支撑、定位筋等措施钢筋用量。
2.规则实操指导性不强
措施钢筋设计选型缺乏量化标准。措施钢筋因受施工方案的影响较大,设计图一般对其无明确标识,而现行规范对其规格、间距、布置方式等关键参数未进行统一规定。如对马凳筋规范仅说明“由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但对不同板厚、荷载条件下的参数无标准,导致施工、咨询、建设等各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因理解偏差而产生结算争议。如某地铁车站因施工、咨询单位对马凳筋布置间距理解不同,最终结算时措施钢筋争议金额达合同总价的 1.5%。
(二) 技术因素
1.施工方案多样性影响措施钢筋用量。如某住宅楼楼板施工中,采用铝模体系时,因模板刚度大、拼接精度高,马凳筋间距可扩大至 1200mm ;而木模体系因稳定性较弱,马凳筋间距需加密至 800mm,二者用量差异
可达 33%。
2. 结构复杂性影响措施钢筋用量。如弧形板、异形柱等复杂构件或大跨度结构、高荷载等特殊构造与功能需求对措施钢筋影响较大,而在设计图中一般未明确,需施工单位自行深化设计,易造成计价偏差。如大体积筏板基础因厚度超2 米,需采用型钢马凳替代普通钢筋支撑,其造价较常规马凳筋高出约2 倍。
(二)管理因素
1. 合同条款约定不明
招标文件与施工合同未明确措施钢筋计价规则,仅简单套用规范条款,导致结算依据缺失。例如某 7.5 万㎡高层住宅项目,投标时施工单位按常规估算马凳筋、梯子筋等措施钢筋费用 110 万元,计入钢筋综合单价;施工中因设计变更(楼板增厚、墙体调整),实际措施钢筋费用增至 210 万元。结算时,建设单位主张措施钢筋属措施项目费,不应单独调整;施工单位则以设计变更导致用量增加为由,要求据实结算。因合同未明确计价方式,双方争议金额达100 万元。
2. 现场签证管理不规范
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工艺调整等常导致措施钢筋用量变化,但施工单位因现场签证不及时、资料不完整(如缺少影像记录、监理签字)或内容不规范(如表述模糊、未附计算底稿),易引发结算争议。例如某市政项目,因设计变更后未及时提交措施钢筋施工方案报建设单位审批,且签证资料缺失,导致约 110 吨定位箍筋费用无法结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0 万元。
(四)人员因素
1. 施工工艺流程认识欠缺
商务人员因缺乏施工现场经验,对措施钢筋安装工艺理解不足,导致用量计算与实际偏差。如某商务人员不熟悉马凳筋安装流程(施工准备→定位放线→马凳筋放置→面筋铺设→验收),施工中因面筋标高调整,需增加马凳筋垫铁,因该商务人员不清楚面筋在马凳筋之后固定,导致垫铁漏算。
2.规范应用能力薄弱
商务人员对计价规范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导致措施钢筋费用计算偏差,出现漏算、错算等问题。如某报价人员在江西省某高速公路项目投标时,清单单列了隧道钢拱架连接筋工程量,该报价人员因不熟悉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对其进行了单独报价,而根据计量规则该部分不应单独计量,最终外部审计核减该费用275 万元。
四、优化措施钢筋计价探讨
(一)完善计价规范,构建全国统一标准体系
1. 统一计量范围。详细界定各类措施钢筋(马凳筋、梯子筋、定位箍等)的适用场景与计量边界,如明确规定筏板基础马凳筋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质量计算”,避免不同专业工程重复计量或漏算。2. 明确界定标准。明确措施钢筋与实体钢筋边界,要从功能属性、设计文件依据、尺寸标准等方面进一步量化划分标准,通过清晰界定,避免措施钢筋计价争议。
3. 明确费用归属。建议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增设 “措施钢筋” 独立子目,并细分马凳筋、垫铁、固定钢筋等措施钢筋二级子目,避免费用重算或漏算。二是明确工程量计算规则。设计明确间距的,按“设计数量 × 理论重量”计算;设计无规定但施工方案经审批的,按方案计算。三是推行暂估价动态调整。对标准化程度高、市场价格波动大的措施钢筋,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设定暂估价,投标人按暂估价报价,结算时按实际调整。
4. 量化损耗率标准。通过对全国工程数据调研,结合不同专业、不同构件类型与施工工艺,制定差异化损耗率指标。
(二)强化过程管理,构建全周期动态管控机制
1. 招投标阶段,强化措施钢筋标准化管控与风险
一是清单编制标准化。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单独设置“措施钢筋”项目,明确列项名称(如“现浇板马凳筋”“基础垫铁”)、项目特 或根),并在招标文件中附《措施钢筋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置方式等参数,避免后期争议。是报价标准化管理。投标人 报价分析表》,列明用量计算依据(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市场价格来源及单 前置约定。在合同中明确措施钢筋计量规则、费用归属及风险分担条款,结合项目特点细化计价规则与争议处理流程。
2. 施工阶段,强化措施钢筋动态监控
一是签证流程规范化。制定《措施钢筋签证标准化模板》,明确签证内容(变更原因、前后对比图、工程量计算式及监理 / 建设单位签认意见); 强化时效管理,在合同中明确签证申请提交时限。二是强化预警管理。施工单位可利用 BIM 技术建立措施钢筋数字模型,关联进度、成本数据 , 实时采集现场安装数据并自动比对模型用量,建立预警机制,当偏差超过一定范围时,进行预警管理,达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避免超支的目的。如某超高层商业综合楼利用BIM 技术实现措施钢筋成本较预算节约 12% ,有效减少结算争议。
3. 竣工阶段,强化措施钢筋精准结算。
一是做好资料的闭环审查。如核查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工程联系单、现场签证等文件的完整性,重点确认措施钢筋规格、布置方式及调整依据是否齐全;二是做到精准计量与争议管控。如建立三维模型、数字化提量,审核单价组成与费用的合规性;三是复盘分析与管理提升。如成本数据沉淀、分析,计价管理长效机制的完善等。通过对措施钢筋“资料闭环审查—精准计量—争议预控—复盘分析”,实现其结算“量有依据、价有标准、责权清晰”,提升项目竣工结算效率与造价管理精细化水平。
( 三)借助数字化工具,加强措施钢筋计价管理
1. 构建措施钢筋经验指标库
整合历史工程数据,分专业、地区构建措施钢筋用量指标体系。如针对建筑工程,依据住宅、商业、工业等建筑类型,结合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工艺,汇总设计要求、施工方案、实际用量及造价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不同地区、不同工程结构类型用量规律与造价指标,为新项目计价提供参考。
2. 运用智能化软件技术深化计价管控
利用智能化软件技术实现“方案 - 算量 - 造价”的实时关联,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施工前,通过广联达等软件、BIM 技术模拟施工,优化措施钢筋布置方案,减少材料浪费;施工中,将现场实测数据与模型数据对比,监控用量偏差;竣工后,基于 BIM 模型生成准确的工程量结算依据。
(四)提升人员能力、推动技术与造价深度融合
1. 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加强“施工技术 + 造价管理”综合培训,同时定期举办造价技术操作大赛,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综合能力。
2. 建立企业轮岗机制。推行造价人员施工现场轮岗制度,使造价人员直观了解措施钢筋安装工艺与实际损耗情况,并通过定期组织内部研讨会,分享典型项目的计价经验与争议处理策略,推动技术与造价深度融合。
五、结束语
措施钢筋计价争议核心主要体现 拥新 员能力不足等方面。为推动措施钢筋计价规则持续优化,提出以下建 施钢筋计价标准,明确计量范围、计量规则、 少区域间计价差异。二是发布实操指南。行业协 投标报价、施工计量到结算争议处理,提供全流 管控。建立动态监控与标准化签证流程, 工具,制定措施钢筋数字化计价技术标准,建立 术与造价深度融合。构建“规范统一、管理精细、技术智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
[2]《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24)市政 程量计算规范》(GB50857-2013)
[4]《市政 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7-2024)
[5]《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3832-2018)
[6]《公路 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7] 国铁科法 [2020]8 号《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 》TZJ 1006-2020
[8]《铁路 程预算定额》(TZJ2002-2017)《水利 筑工程预算定额》水总(2002)116 号)
[10]《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1-2007)
作者姓名:谭建红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4.11 ;籍贯: 湖南省新邵县;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高级经验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