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洪一水电站闸首底格栏栅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作者

宋强

四川松林河流域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 雅安 625400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洪一水电站位于四川松林河流域,其闸首采用底格栏栅取水方式。根据安顺场(二)水文站实测资料,松林河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达142万t,河床卵石、块石粒径一般为30~50cm,较大者达1m左右。这种水文地质条件对取水设施提出了严峻挑战‌1。原有底格栏栅系统在运行中暴露出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汛期砾石冲击导致栅条变形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渠道威胁机组安全;二是2020年改造后因钢板加工精度及堵塞问题,实际取水量仅为设计值(15.3m³/s)的20%左右。

1.2 研究意义

底格栏栅作为水电站取水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电站发电效益和设备安全。根据魏刚(2001)对389家企业的研究,技术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可显著提升设施运行效率‌。本研究通过技术创新解决洪一电站取水难题,不仅具有工程实践价值,也为高含沙河流水电站设计提供了案例参考。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规范》(GB/T 14173),栏栅结构需同时满足强度、过流效率及耐久性要求。本研究通过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解决传统设计在强冲磨环境下的适应性不足问题,对高含沙流域水电站改造具有示范价值‌。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基于现场调研和流体力学计算,提出新型底格栏栅技术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结构设计优化,材料选择与制造工艺、施工组织与安全保障、工程效果评估、

研究方法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遵循GB/T 14173、NB/T 35045等行业规范‌。

‌创新点:‌

‌倒梯形栅条组合‌:单栅条由2块Mn16高锰钢板(1854×100×10-18mm)与Ø6.5圆钢焊接组成,顶宽18mm,上端栅隙20mm,下端25mm;

‌模块化安装‌:单块尺寸475×1864mm(重200kg),通过"L"型台阶焊接固定,整体平整度误差≤2mm;

‌抗冲磨防护‌:上下游铺设Mn16高锰钢护板(铺盖层500mm宽,护坦300mm宽)。‌力学验证公式:‌

栅条抗冲击强度按式(1)验算:

σ=FA≤[σ]σ=AF​≤[σ]

其中,F为单颗卵石冲击力(取最大值1kN),A为有效承载面积(18mm×100mm),[σ]为Mn16许用应力(350MPa)‌。

2. 现状问题分析

2.1 工程概况

洪一水电站闸首溢流坝段总长25m,其中底格栏栅坝长22m。设计参数为:

坝底高程:1527.00m,坝顶高程:1534.224m,底格栏栅顶高程:1533.424m

最大引用流量:15.3m³/s(相应坝前水位1533.974m)

原栅条为倒梯形钢板,顶宽2cm,栅隙1cm,采用双排进水廊道设计,考虑30%堵塞系数。

2.2 存在问题

2.2.1 结构损伤

汛期河水夹带砾石冲击导致:栅条塑性变形,连接部位开裂,锚固系统松动。

2.2.2 性能退化

2020年改用30mm厚钢板后出现:栅隙堵塞率超60%,实际取水量仅3m³/s,

廊道流速分布不均。

2.2.3 维护成本高

需定期停机检修,年均维护费用达8万元。

2.3 技术需求

改造工程需实现以下目标:

恢复设计取水能力(15.3m³/s)

使用寿命≥5年

抗冲击性能提升50%

维护周期延长至2年

3. 技术改造方案

3.1 总体设计

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主要创新点包括:

‌3.1.1 结构参数优化‌

单张格栅尺寸:475mm×1864mm(约200kg/块)

栅条组合:2块Mn16钢板(1854×100×10-18mm)+Ø6.5圆钢

栅隙尺寸:顶宽18mm,上端20mm,下端25mm

‌3.1.2 材料升级‌

主体材料:Mn16高锰钢(抗拉强度≥800MPa)

连接件:16Mn钢(屈服强度≥345MPa)

‌防腐处理‌:Sa2.5级喷砂除锈+环氧富锌底漆(80μm)+聚氨酯面漆(60μm)。

材料选型

‌对比分析(表1):‌

数据表明,Mn16虽成本较高,但耐磨性为常规材料的6.8倍,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

‌3.1.3 水力特性改良‌

进水角度调整为10°

增设导流棱体

双廊道流量分配优化

水力学计算

采用《水力学计算手册》进行流量验证:

Q=μ⋅b⋅e⋅2gH0Q=μ⋅b⋅e⋅2gH0​​

式中:μ为流量系数(取0.65),b为栏栅总宽(22m),e为栅隙(20mm),H0为堰上水头(0.55m)。计算得Q=15.7m³/s>设计值15.3m³/s,满足要求‌。

3.2 详细设计

3.2.1 栅条系统

如图1所示,新型栅条采用"V型钢板+圆钢"复合结构:

textCopy Code

图1 栅条组合截面图(单位:cm)

钢板倾角:60°

圆钢定位:与上端口齐平

焊接要求:V口下部满焊(焊根5mm)

3.2.2 安装结构

采用"L型台阶+锚固钢板"体系:

基础处理:细石混凝土找平(强度C25)

锚杆规格:φ20螺纹钢(埋深≥800mm)

连接钢板:300mm宽15mm厚

3.2.3 辅助设施

‌防冲系统‌:

铺盖层:15mm厚Mn16钢板(500mm宽)

护坦:15mm厚Mn16钢板(300mm宽)

廊道侧墙:16Mn防冲钢板(400mm高)

‌排水系统‌:

增设横向排水孔(φ50mm@2m)

廊道底部坡度调整为14.8%

3.3 关键技术

3.3.1 抗冲磨设计

材料选择:Mn16高锰钢具有应变硬化特性,磨损率比Q235钢低40%

结构优化:倒梯形栅隙形成"自清洁"效应

防护措施:关键部位磨损裕度≥5mm

3.3.2 流体动力学控制

通过CFD模拟确定:

最优栅隙比:20-25mm

临界堵塞流速:2.5m/s

廊道流速分布均匀性>85%

3.3.3 模块化施工

分块预制(最大单重200kg)

现场拼装(错缝布置)

无损检测(UT探伤Ⅰ级标准)

4. 施工与质量控制

4.1 施工

‌围堰导流‌:将河道水全引入取水廊道;

‌旧结构拆除‌:保留30mm厚原钢板作新栅支座;

‌地基处理‌:细石混凝土整平(强度C25),锚杆埋深≥800mm;

‌防冲钢板安装‌:φ20膨胀螺栓@300mm锚固,焊缝探伤合格率100%。

4.2 关键工艺

4.2.1 焊接工艺

方法:CO2气体保护焊

参数:电流180-220A,电压22-28V

质量要求:

焊缝余高≤2mm

咬边深度<0.5mm

无损检测合格率100%

V型口满焊(焊根5mm)

4.2.2 安装精度控制

平面度偏差≤3mm/m

高程误差±2mm

接缝间隙<1mm

4.3 质量验收

执行三级验收制度:

出厂验收(工厂预组装)

中间验收(隐蔽工程检查)

竣工验收(72小时试运行)

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材料复验(力学性能、化学成分)

尺寸检测(全数检查)

防腐层检测(厚度≥200μm)

水力学试验(流量测量)

5工程效益分析

5.1 性能对比(表2)

5.2 经济性

年增发电量:约120万kWh,但年维护费用降低72%(从8万元降至2.2万元),投资回收期3.2年‌。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Mn16高锰钢栅条结构可有效抵抗砾石冲击

优化后的栅隙尺寸显著改善过流能力

模块化设计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可控性

6.2 未来展望

智能监测系统开发(应力、磨损在线监测)

新型耐磨材料应用(如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Mn16高锰钢组合栅条可有效解决强冲磨环境下的结构失效问题;

建议后续研究栅隙自适应调节技术,进一步提升汛期过流效率。

作者简介:宋强(1987.09-),男,汉族,四川内江,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水电站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