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EPC 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张宁
身份证号码:37011219821124682X
引言
建筑工程 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是一种将设计、采购和施工等环节进行一体化管理的项目交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和成本全面负责。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EPC 总承包模式越来越受到青睐。然而,该模式涵盖的环节众多,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复杂,使得总承包商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识别和应对,可能会导致项目进度延迟、成本超支、质量下降等问题,甚至影响项目的成败。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 EPC 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建筑工程EPC 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类型
1.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建筑工程 EPC 总承包模式中较为常见且影响较大的一类风险。首先是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筑材料、设备等的价格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例如,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会直接增加项目的采购成本。如果总承包商在投标阶段对材料价格走势预测不准确,没有在合同中设置合理的价格调整条款,就可能面临成本超支的风险。其次是汇率风险。对于一些国际 EPC 项目,由于涉及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汇率的波动会对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产生影响。当本国货币升值时,以外币计价的收入换算成本国货币会减少;反之,当本国货币贬值时,以本国货币支付的进口材料和设备费用会增加。利率风险也不容忽视。如果项目采用贷款融资方式,利率的上升会导致融资成本增加,给总承包商带来经济压力。
2.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在设计阶段,可能存在设计方案不合理的问题。设计单位对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考虑不充分,可能导致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无法顺利实施,需要进行大量的设计变更。这不仅会增加设计成本,还会影响项目的进度。例如,在某高层建筑项目中,由于设计时对地下水位估计不足,导致基础施工时出现严重的渗水问题,不得不重新修改基础设计方案。另外,设计标准与施工技术不匹配也是常见的技术风险。如果设计采用了过于先进或复杂的技术标准,而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设备能力无法满足要求,就会导致施工难度加大,质量难以保证。在施工阶段,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不够熟练,可能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二、建筑工程EPC 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识别方法
1. 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如设计专家、施工专家、造价专家等,对建筑工程 EPC 总承包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专家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判断。在调查过程中,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专家的意见。例如,在某大型桥梁 EPC 总承包项目中,通过邀请国内知名的桥梁设计专家、施工专家和地质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识别出了地质条件复杂、抗震设计要求高、施工技术难度大等风险因素。专家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智慧和经验,识别出一些潜在的、不易被发现的风险。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专家的意见可能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不同专家的观点可能存在差异。
2. 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将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或事故作为顶事件,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找出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在建筑工程 EPC 总承包项目中,可以将项目目标无法实现(如工期延误、成本超支等)作为顶事件,然后逐步分析导致该顶事件发生的中间事件和基本事件。例如,对于工期延误这一顶事件,可能的中间事件包括设计变更、施工设备故障、材料供应不及时等,而导致这些中间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可能是设计人员失误、设备维护不当、供应商违约等。通过建立故障树,可以清晰地展示风险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识别风险。故障树分析法的优点是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能够帮助分析人员从整体上把握风险的成因和影响。但该方法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建立故障树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建筑工程EPC 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应对策略
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应对建筑工程 EPC 总承包模式下风险的基础。总承包商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该部门应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要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例如,规定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会议,对项目的风险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还要加强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项目管理软件、风险预警系统等,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采用多元化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应采用多元化的风险应对措施。对于经济风险,可以通过合同条款的设置来转移风险。例如,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约定价格调整条款,当材料价格波动超过一定范围时,由供应商承担部分价格上涨的风险。也可以通过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如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来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和汇率风险。对于技术风险,可以加强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在设计阶段,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多方案比选和优化,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施工阶段,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和监督,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可以通过购买工程保险来转移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对项目造成的损失。
结论
建筑工程 EPC 总承包模式在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风险。通过对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等风险类型的深入分析,以及采用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等风险识别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识别出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通过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采用多元化风险应对措施等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影响,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未来的建筑工程 EPC 总承包项目中,还需要不断加强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于润泽 , 马力 .EPC 总承包模式下重大工程供应链风险识别——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41(02):109-114.
[2] 赵保强 . 基于 EPC 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项目进度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22,17(09):36-39+55.
[3] 常津榕 .YDI 集团的 EPC 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应用研究 [D]. 云南大学 ,2020.
[4] 周雪梅 .EPC 模式下总承包方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 [D]. 重庆市 : 重庆交通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