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王泗清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中学 江西萍乡 337025

长期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由于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因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显得枯燥乏味,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面对新的课改形势,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提高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进行改革,着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全面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笔者现结合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大家共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双边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个性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遵循新课程标准关于归还学生课堂地位的要求,建立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强调和谐、愉悦的师生共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师生之间开展对话,让学生愉快地听,积极地想,大胆地说,鼓励和表扬学生发表见解,启发学生对共同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说出真情实感,而后教师再进行引导,层层设疑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二、优化教学方法,诱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 贴近生活实际,运用情境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要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通过真实情景的引入,从而实现知识教学的实践化。 例如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教师在教学前可以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课外查找,就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我们身边发生的具体变化搜集资料,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以及询问身边家长或朋友来了解他们身边的变化;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也可以根据相关知识插入图片,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感知我国的快速发展,更切实感知具体变化,将书本转化为现实,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语言文字,也方便教师便利教学。

2. 依托平台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课堂教学要合理科学地联合信息技术共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教学它具有交互性强,形声并举,音画同步的特点,它直观可感,能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同时富有立体感觉,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环境空间,易于学生的左脑进行逻辑思维。左右脑的有机使用,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或纠正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上的偏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有疑是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起点,是推动学生多向思维发展的直接动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而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倡导和鼓励学生质疑,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活动,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本人在上课时就允许和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问,教师即兴回答。有时甚至是当前时事热点中极为敏感的问题一时难以回答,课后就查找资料或与同行进行讨论再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乱教师讲课的思路,然而学生这时的即兴提问,往往是智慧火花的闪现,且有可能是一闪即失。学生既然能主动提问,说明学生在认真思考问题,说明学生有一种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四、优化练习设计,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包办学习。教师具备了多向思维能力,不等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教师还必须设置强化多向思维练习或试题,对学生进行多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只有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才能迅速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全方位的多向思维得以逐步培养。教师在设置创新思维练习或试题时,要做到:一是题型的创新。如在练习中设置一些开放性题型,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必太规范,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由发挥,为学生的独特创意和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机会。二是试题内容的创新。对学生熟悉的试题可以改变命题的条件、结论或关键词,试题内容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后引导学生适当地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可以跳出以往经验模式,拓展新的思路,获得新的设想,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变革考试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的检测方式应该是既要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消化、吸收水平,更要突出学生运用自己知识精华和智慧潜力快速选择最佳方法解决事物矛盾的能力。在考试形式上,可以采取开卷和闭卷相结合,抽签、指定和自选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对这类答卷教师评判其成绩的依据就是看其立论是否言之有理,持之有效,而不必轻易判定其对与错,是与否。在考试内容上,突破以单一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为考核范围限制,使学科之间(如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相互渗透和结合,并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测试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扩大学生认知知识面,多角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查,再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写立意新颖、短小精悍的小论文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成长特点,变革和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新的适应时代的教学内容与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