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素养导向下初中整本书阅读项目化研究活动实施策略

作者

钟淑霞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 529100

前言:素养导向下,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与效果,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素养导向下初中整本书阅读项目化研究活动实施意义

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涉及的作品类型丰富,阅读时间长、跨度大,能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场域。同时,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对知识不断重组,有利于多元知识的重构。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要求学生结合项目目标不断探索和积累知识、解决问题、提升思维能力并有效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实现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实践,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整合、过程探究、成果展示及评价多元等方面。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需要指引学生围绕一个或一组明确的项目目标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活动,以此提升学生完成项目的效率。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项目探究兴趣。素养导向下,项目化学习则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阅读整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初中语文课外整本书阅读中应用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搜集、分析和整合相关信息。在小组合作中,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1]。

二、素养导向下初中整本书阅读项目化研究活动实施策略

(一)确定项目目标

素养导向下,确定项目目标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项目学习质量,决定最终的教学实效性。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项目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开展项目式实践,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其次,教师可以基于项目式学习基础,引导学生真正进入到社会上,深入社会生活中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并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阅读兴趣,精心挑选适合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同时,明确项目目标,如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促使初中语文阅读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践活动之间形成有效连接。由于初中生缺乏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在项目化阅读过程中依然需要语文教师设置一些合理的引导任务,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而在阅读目标的设计中,教师可为学生在彼此间的交流、互动、分享中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语言特色而奠基,且更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指导时,应以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为重点,通过对辅助性读物的精准选择,将其灵活迁移至学生认知时空,以此激发其项目化阅读兴趣,为学生深入理解项目化阅读的内涵与主旨而拓宽渠道。

比如,在《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设定:(1)读懂鲁迅先生写幼年的快乐,写“我”在百草园乐事、听阿长讲民俗故事等;(2)读懂《社戏》,写“我”与伙伴们在夏天的晚上看社戏的乐趣;(3)读懂《故乡》,写“我”对少年闰土怀念,与对中年闰土的隔阂。在明确项目目标后,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阅读活动。如,开展阅读讨论活动:(1)分析鲁迅先生的成长历程,完成读书笔记;(2)围绕鲁迅先生创作《故乡》时所处时代背景展开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与思考,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2]。

(二)设计项目任务

素养导向下,项目化学习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通过针对阅读经验梳理的方式,寻找到有效解决阅读问题的方法,从而在深化学生整本书阅读层次的同时,提升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思维逻辑的清晰性,以便为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的充分发挥做好铺垫。素养导向下,教师可以围绕整本书阅读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及探究性的项目任务。如角色扮演、主题演讲、书评撰写、思维导图制作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内涵,提升阅读素养。

例如,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书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同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主题演讲,比如让学生探讨《水浒传》中“忠义”与“反叛”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书评撰写则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对书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进行分析和评价,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思维导图制作则有助于学生梳理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通过这些项目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从而增强对文本的感知力。主题演讲则鼓励学生提炼书中的核心思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书评撰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能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而思维导图的制作则有助于学生梳理书中的复杂信息,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最终达到提升阅读素养的目的。

(三)多元化评价

素养导向下,评价内容不仅关注项目成果的质量,还要重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例如,在评价《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项目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对书中科学知识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小组合作的默契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收获与不足;小组互评可以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共同提高,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语文学习习惯[3]。

总结:综上所述,素养导向下,为实现良好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教师便需从项目式学习角度出发,通过将项目式学习与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的方式,在帮助学生有效构建整本书阅读结构框架的同时,为学生指明整本书阅读方向,以便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的提升提供助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设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内容,使其在阅读中得到答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此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为其未来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小叶.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探究[J].教师,2025,(19):50-52.

[2]应兆香.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项目化学习实践路径[J].语文世界,2025,(18):46-47.

[3]宋亿静.项目化学习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5,(06):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