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五育并举下共生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作者

李晓芬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中学 山东东营垦利 257503

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变革语境下,“五育并举”作为落实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指引,倡导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协同演进,致力于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统课堂教学场域中,学科知识碎片化、五育发展失调、师生互动单向化等问题客观存在,难以适配学生多元成长的现实需求。共生课堂模式以“生命共生”为核心理念,主张师生、生生、知识与素养之间的协同共生关系,与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形成深度契合,探究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共生课堂模式建构,对于推动教育教学革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兼具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五育并举与共生课堂模式的理论阐释

(一)五育并举的内涵与价值导向

五育并举着力于德育铸魂、智育启智、体育健魄、美育怡情、劳育培基,五育彼此交融、合力育人,德育作为教育核心,凭借价值观引领与道德践行活动,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及社会担当意识;智育着重于知识体系架构搭建与思维能力培育,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筑牢基石;体育以增强体质为根本,兼以锤炼坚毅品格;美育借由艺术审美体验与创造能力培养,提升人文涵养境界;劳育以实践操作为载体,强化劳动价值观念与创新实践能力[1]。五育并举突破学科教育固有局限,构建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立体育人格局,契合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育诉求,充分彰显教育本质特性与社会价值功能。

(二)共生课堂模式的核心要义

共生课堂模式扎根于“生命共生”理念,把课堂塑造为师生、生生及教学各要素相互依存、共同演进的生态场域,其核心内涵展现在三个维度:主体共生层面,倡导师生间平等交流、生生间协作研讨,突破传统课堂单向知识传输格局;内容共生方面,推动学科知识与素养培育深度交融,达成知识习得、能力进阶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过程共生维度,重视教学进程的动态创生,激励学生于真实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共生课堂凭借营造开放、交互、生成的教学氛围,激活师生发展潜能,推动课堂生态持续优化,为五育融合落地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平台。

二、五育并举下共生课堂模式构建的现实困境

(一)学科本位导致五育割裂

受学科本位观念桎梏,传统课堂教学存在重智育而轻其余四育的现象,课程编排围绕学科知识体系展开,学科间缺乏内在关联,致使德育异化为简单的说教灌输,体育、美育、劳育常处于教育边缘地位,像语文课堂多聚焦语言知识讲解 [2],忽略文本承载的审美价值与德育资源;劳动教育多流于表面化实践,未能与学科知识、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如此割裂的教学方式,极大弱化了五育协同育人的功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提升。

(二)教学方式阻碍共生关系形成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处于知识被动接受状态,课堂互动存在形式化倾向,教师掌控课堂节奏,学生缺少自主思考与表达机会,师生间形成“灌输—接受”的单向互动模式,生生合作探究亦难以深入,评价机制单一化问题突出,过度侧重考试成绩,对学生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等维度的发展关注不足,此类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主体性与创造力的发挥,对课堂共生关系的构建形成阻碍,难以达成五育并举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三)资源整合不足限制模式发展

五育融合的推进离不开多元课程资源与完善教学支持体系,然而当下学校普遍面临资源整合乏力的困境,校内课程资源开发各自为政,跨学科课程设计付诸阙如;校外诸如社会实践基地、社区文化资源等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与利用,加之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有限,难以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要素不着痕迹地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资源整合的缺位,使得共生课堂模式在落地过程中缺乏必要依托,成为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实现的现实阻碍。

三、五育并举下共生课堂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理念重构:确立五育融合共生观

构建共生课堂需以五育融合共生观指导,重塑教育理念。教师需树立“全人教育”理念,认知五育在学生成长中具同等重要性,打破学科壁垒,挖掘各学科五育元素,数学教学融入数学史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文化自信,体育课程渗透团队协作与规则意识教育,课堂教学目标需多元设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融合,为五育共生提供方向指引。

(二)课程整合:开发跨学科共生课程

课程整合是实现五育共生的关键所在。学校开发主题式、项目式跨学科课程,把不同学科知识与五育目标紧密结合,设计“校园生态保护”主题课程,整合生物、地理、美术、劳动等学科内容,学生经实地考察、数据分析、艺术创作、环保实践等活动,获取知识也提升科学探究、审美与劳动素养,学校还需优化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结构,加大实践类、体验类课程占比,为五育融合提供课程载体 [3]。

(三)教学创新:构建互动共生教学策略

教学创新是共生课堂模式实践核心。运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营造师生生生互动共生课堂氛围,语文阅读教学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学生理解文本时培养审美与情感表达能力;物理实验课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锻炼学生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从知识、实践、情感等多维度评价学生,重视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激励全面发展,推动五育并举在课堂有效落实。

结语

五育并举下共生课堂模式探索实践是新时代教育改革重要方向。理念重构、课程整合、教学创新打破传统课堂局限,实现五育融合与课堂生态共生。该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推动全面发展,促使教育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未来要深化理论研究,完善实践路径,优化共生课堂模式,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丽 , 魏燕燕 . 五育并举下小学语文学科共生课堂模式的探索 [J]. 天津教育 ,2025,(05):62-64.

[2] 张朝晖 . 依托特色校园文化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湖南省益阳沅江市芙蓉学校为例[J]. 新课程导学,2024,(08):91-94.

[3] 王强. 课堂教学中的五育融合机制及其应用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2023.

课题信息: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编号:145JGYB23042 市规划课题《五育并举下共生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内容:姓名:李晓芬 出生年月:1978.12 性别:女 籍贯: 民族:汉 最高学历:大学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教育科研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