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游戏在儿童思维发展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及评价构建
刘鑫敏
常州经开区芙蓉湖畔幼儿园 213000
引 言:
在儿童思维发展教育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科学小游戏以其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优点,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但如何发挥指导作用,建构科学教育路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下文剖析了科学小游戏在激发思维潜能,整合学科知识和加强互动协作中的引导作用,提出了动态化,数字化和协同化建设途径,为儿童思维发展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一、科学小游戏在儿童思维发展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科学小游戏借助寓教于乐这一特性,成为推动儿童思维发展教育的关键载体。借助情境化布置、跨学科搭配及互动协作构思,在不同维度为儿童思维进步起到关键的引领功效。
借助情境化游戏挖掘思维的潜力,处于科学小游戏关键优势的范畴内,将科学知识嵌入生活的点滴里,发起“植物生长观察日记”游戏,儿童应每日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形,对比不同光照、水分条件时植物生长会有啥差异,在这一实践探索的进程内,儿童自发采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渠道,始终盯着植物形态的改观,而且练就了精细入微的观察力,还借助现象分析初步生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形态,若发现同一批种子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速度不一致,会自发思索这背后的缘故,激起好奇情绪与探索劲头,为创造性思维的成长搭建坚实底座。
以跨学科融合为手段拓展思维范畴,让科学小游戏冲破单一学科的约束枷锁,若用“桥梁搭建挑战赛”举例说明,儿童要凭借数学知识算出材料的承重比例数值,凭借物理原理对结构稳定性加以把握,然后依照工程设计思维筹谋搭建方案,在面对“怎样凭借有限材料搭建起最大承重桥梁”问题的时候,儿童得收拢多学科知识,实施体系化考量与创造性规划,此跨学科实践冲垮了知识的重重壁垒,培育儿童多维度剖析问题的素养,引导其创立综合性与创新性兼备的思维模型。
二、科学小游戏在儿童思维发展教育中的指导构建路径
(一)动态化课程设计路径
动态化课程设计路径是以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作为“标杆”,以阶梯式和可调节课程体系实现科学小游戏,不断指导幼儿思维发展。这一路径注重课程内容和难度之间的动态适配,并根据幼儿游戏时的成绩和反馈,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游戏环节,以保证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
例如,可以把幼儿由幼儿园大班至小学思维发展阶段分为“萌芽期一发展期一拓展期”三个时期。萌芽期设计了一个“色彩魔法的实验室”, 让孩子们通过调配各种色彩的液体来观察色彩的变化,从而初步树立起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教师运用游戏的操作环节如准确地控制“液体”比例,记录色彩变化的过程等,指导孩子们形成有序观察,简便记录等良好习惯。当孩子们步入发展期时,在课程中引入了“探索机械齿轮的秘密”, 孩子们需要通过装配齿轮组来探究齿轮传动比随速度和力的变化规律。在这一阶段对游戏的难度进行了提升,融合了浅显的数学计算和物理原理,孩子们不仅仅需要亲自动手,更需要用逻辑思维来进行问题分析。
(二)数字化赋能创新路径
利用尖端的数字技术,例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AI)等,数字化赋能创新路径为科学小游戏带来了新的活力,营造沉浸式和互动性的学习氛围,帮助孩子思维发展。这条道路打破了传统游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通过新颖的交互方式、丰富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
例如,以“星际探索之旅”为例。游戏以 VR 技术为依托,搭建广阔的虚拟宇宙空间,孩子们化身“星际探险家”在空间中执行多种科学任务。孩子们走进游戏时,先在一个虚拟太空站中,用VR 手柄进行操作来选择一个探索星球。比如在“火山星球”探险过程中,孩子们戴上 VR 设备就像身临其境一样体验火山喷发带来的震撼性景象。孩子们在游戏中要用地质科学知识来分析火山喷发种类,岩浆组成等。同时利用 AR 技术,孩子们可以用手机扫描真实的具体标志,呼唤一个虚拟火山模型来观察不同视角下火山的构造,开展三维拆解和重新组合,对火山形成原理有深刻认识。游戏中也介绍了AI 角色为“星际导师”,在孩子们进行探索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麻烦,比如不能精确地判断火山喷发危险级别,AI 导师将基于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和操作表现通过对话方式提供指导、线索及有关知识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另外游戏中还设置有“星际的发明工坊”一环,孩子们可以通过虚拟材料并结合自己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来设计与这个星球环境相适应的探测器和交通工具。
(三)多主体协同评价路径
多主体协同评价路径突破了传统单一评价主体,建构了以教师,家长和儿童为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这一路径强调了不同的主体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综合客观地评价科学小游戏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教育作用,从而推动了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教育针对性。“科学游戏的成长档案”工程是一种多主体协同评估的创新性实践。在这个项目中,老师、父母、孩子一起给孩子们建立了独家电子成长档案。教师以专业教育者的身份,运用观察法、任务测评法等方法对孩子们的课堂游戏活动进行测评。比如,在“密码破解实验室”这一科学小游戏上,老师观察了孩子们破解密码时的表现情况,主要有逻辑推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策略。孩子们分析密码规律的时候,老师会把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方式记录下来,并对逻辑思维严密性进行评价;观察团队合作破译密码过程中孩子的沟通方式和角色承担情况,并对合作能力进行评估。老师把这些观察结果和测评数据进行整理,并上传到成长档案中。父母则通过家庭延伸游戏活动采集评价信息。例如,孩子在家不断探索与“密码破解”有关的拓展游戏,父母就会记录下孩子自主探索的专注程度,创新尝试和面对困难的反应。父母们也可通过和孩子们的沟通来了解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所感和所获,并在成长档案中用文,图或者录像等方式进行补充。孩子本人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并通过写游戏反思日记和记录游戏心得视频来分享游戏过程中的经历和成长。
三、结束语
科学小游戏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教育,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潜能。通过挖掘其引导作用,建构动态,创新和协同发展的教育路径,可以更好地调动幼儿思维活力和促进思维发展。我们需要将科学小游戏和教育实践进一步加深结合,探索出更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应用模式,促进儿童思维发展教育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徐鹏 . 浅谈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科学游戏的有效运用 [J]. 名师在线, 2024,(17):53-55.
[2] 曹永倩 . 如何指导科学区游戏活动 [J]. 家教世界,2024,(1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