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光伏板下特殊生境的绿植需水需肥规律与智能响应调控策略研究
刘佳 薄尔高 董锐新 杨虎虎 张赵航 张宇豪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包头市 014000
一、引言
光伏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结合了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光伏板下的特殊生境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方面。因此,研究光伏板下绿植的需水需肥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智能响应调控策略,对于提高光伏农业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光伏板下的特殊生境光伏板下的生境具有独特的环境特征,如光照强度低、温度变化小、湿度高等。这些特征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光伏板下的光照强度通常只有自然光照的 50%-70% ,这直接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同时,光伏板下的温度通常比外界低 2-5% ,这对植物的生长周期和代谢活动产生了影响。此外,光伏板下的湿度通常较高,这可能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水分吸收。
(二)需水需肥规律植物的需水需肥规律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光伏板下的特殊生境中,植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可能会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光伏板下的植物可能需要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来补偿光照不足带来的影响。同时,由于温度较低,植物的生长速度可能会减慢,这可能会影响其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
(三)智能响应调控策略智能响应调控策略是一种基于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农业管理方法。通过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和植物生长状态,智能响应调控策略可以自动调节灌溉和施肥,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研究表明,智能响应调控策略可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和环境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本研究在的光伏农业示范区进行,选取了常见的几种农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玉米、大豆和小麦。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实验组则采用智能响应调控策略进行灌溉和施肥。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光伏板下的环境参数,包括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土壤水分等。同时,记录植物的生长数据,包括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等。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以确定不同条件下的需水需肥规律。
四、案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智能响应调控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选取了光伏农业示范区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该示范区占地面积约 100 公顷,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和小麦等作物。通过实施智能响应调控策略,示范区在水资源利用、肥料使用和作物产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水资源利用在实施智能灌溉系统之前,示范区的灌溉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定时灌溉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导致水资源的浪费。通过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和自动灌溉系统,示范区能够根据土壤的实际湿度情况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水量,从而显著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据统计,示范区的灌溉用水量比实施智能灌溉系统前减少了约 20% 。(二)肥料使用肥料的过量使用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使用养分传感器和自动施肥系统,示范区能够根据作物的实际养分需求进行精准施肥,有效减少了肥料的浪费。实验数据显示,示范区的肥料使用量比实施智能施肥系统前减少了约 15% ,同时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并未受到影响。 (三)作物产量智能响应调控策略的实施,使得示范区的作物在光伏板下的特殊生境中也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通过优化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作物的生长周期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也有所提高。据统计,示范区的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产量分别提高了约 10% 、 8% 和 12% 。
五、结果与讨论
(一)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伏板下的光照强度显著低于自然光照条件,这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的降低导致植物生长速度减慢,需水量和需肥量也相应减少。例如,玉米在自然光照下生长速度较快,而在光伏板下光照强度降低至 60% 时,生长速度下降了 20% ,需水量减少了 15% ,需肥量减少了 10% 。大豆和小麦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但程度略有不同。
(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伏板下的温度变化较为稳定,但总体温度较对照组低。低温环境延长了植物的生长周期,增加了需水量和需肥量。例如,玉米在自然温度 25qC 下生长周期较短,而在光伏板下温度降低至 20℃时,生长周期延长了 10 天,需水量增加了 5% ,需肥量增加了 3% 。大豆和小麦的生长周期也有所延长,需水量和需肥量相应增加。
(三)湿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伏板下的湿度较高,这对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了影响。高湿度环境降低了植物的蒸腾速率,减少了需水量。例如,玉米在自然湿度 50% 下蒸腾速率较高,而在光伏板下湿度增加至 70% 时,蒸腾速率下降了 20% ,需水量减少了 10% 。大豆和小麦的蒸腾速率也有所下降,需水量也相应减少。
(四)智能响应调控策略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智能响应调控策略。该策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并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自动调节灌溉和施肥系统。具体包括:1. 光照调控:在光照不足时,通过补光灯增加光照强度,促进植物光合作用。2. 温度调控:在温度过低时,通过加热设备提高温度,缩短植物生长周期。3. 湿度调控:在湿度过高时,通过通风设备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4. 灌溉和施肥:根据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自动调节灌溉和施肥量,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五)智能响应调控策略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智能响应调控策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一套评估体系,包括资源利用效率、植物生长指标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评估结果表明,智能响应调控策略能够显著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例如,通过智能灌溉系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 20% ,肥料的利用效率提高了 15% ,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也有所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六、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探讨了光伏板下绿植的需水需肥规律,并提出了智能响应调控策略。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促进绿植的健康生长,为光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智能响应调控策略,提高其适应性和稳定性,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的需求。
七、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多作物研究扩展:研究对象,包括更多的作物种类,以验证智能响应调控策略的普适性。2. 长期效果研究:进行长期实验,评估智能响应调控策略在不同生长周期中的效果和稳定性。3. 环境适应性研究:研究智能响应调控策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优化方法。4. 经济效益分析:深入分析智能响应调控策略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农民提供更具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