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生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的策略探究

作者

朱玲玲

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中心小学 邮编:226600

摘要:本文从课堂环境构建、教学方法优化及实践活动深化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策略。创设情境问题环境、运用实物演示手段、组织分组讨论空间能有效构建适宜课堂环境。通过问题驱动教学、启发引导教学、探究合作教学等方式可优化教学方法,而开展生活化项目、组织建模竞赛、利用信息技术则有助于深化实践活动。此类策略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奠定数学核心素养基础。

关键词:数学模型意识;小学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思维发展关键期,适时引入数学模型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及创新能力。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模型意识渗透不够、应用脱离实际、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文章聚焦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策略,从构建课堂环境、优化教学方法、深化实践活动三个维度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升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一、构建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的课堂环境

教师需创设贴近生活情境问题环境,将抽象数学概念与现实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分数概念时可通过分苹果、分饼干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分数表达含义,教学图形面积时可设计铺地砖、制作地图等情境让学生体验面积计算实际应用。充分利用实物演示手段,降低抽象概念理解难度。教师需要准备充足教具,如几何板、计数器、图形卡片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具体表征走向抽象模型也可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解题过程,促进思维交流分享。合理组织分组讨论空间,营造思维碰撞氛围。

教师需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设置建模任务,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分析问题条件,构建解决方案。创设民主平等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布置开放性问题墙,展示各类数学建模问题及解决过程,激发学生思考,设立模型思考角,提供建模工具材料,供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索实践,促进数学模型意识内化。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支持鼓励建模探究课堂环境,为数学模型意识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二、优化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现实问题,能有效激发学习思考欲望,启发引导教学模式围绕提出问题—分析条件—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反思优化步骤,培养系统解决问题习惯。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借助小组互动,促进思维碰撞与互补。层级递进教学策略依据认知水平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采用类比迁移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构建新知识理解框架,情境体验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增强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反思评价教学法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形成认知能力。教师还需要运用直观操作法、图解思维法、数形结合法等多种手段,降低抽象概念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维习惯,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创设班级图书角购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班级计划购买25本科普图书,每本单价7元,需要多少钱?通过问题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采用操作体验环节,提供计数棒,让学生亲手摆一摆25个7究竟是多少,发现直接数数太繁琐,需要找寻更高效计算方法。随后运用类比迁移策略,联系已学加法知识,引导学生思考:25个7可以看作7+7+...+7(25个7相加),但计算过程繁琐,如何简化?进而引导学生探索乘法竖式计算步骤,通过位值分解理解算理:25×7=(20+5)×7=20×7+5×7=140+35=175。教师适时提供递进练习:若购买125本图书呢?引导学生类推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组织超市购物模拟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36盒铅笔(每盒8元)、125本作业本(每本3元)等需要多少钱,通过实践应用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数学模型意识。

三、深化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的实践活动

生活化项目学习将数学建模与日常场景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价值,数学建模竞赛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激发探究热情。信息技术应用拓展学习空间,提供数字化建模工具支持,校本课程资源构建形成完整培养体系,满足长期发展需求。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如校园测量、社区调查、环保行动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阶梯式建模任务,从简单情境逐步过渡到复杂问题,培养系统思维能力。组织跨学科整合项目,将数学与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融合,拓展应用视野。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建模过程与成果促进反思进步。学校还可设立数学实验室,提供建模工具与材料;邀请家长参与亲子建模活动,延伸课堂学习。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设计美食分享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分数概念理解。组织公平分享游戏,每小组准备若干水果(如苹果、橙子),思考如何把水果平均分给组内成员,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分法,发现分数表示意义。开展烘焙小能手活动,让学生制作简单点心(如饼干),体验将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过程,感受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分数应用场景:图书角藏书记录(已借出1/3)、饮水机水量观察(剩余2/3)、时间规划(下午用1/4时间阅读)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基于前期活动基础,组织分数大搜索项目,鼓励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分数应用实例,制作分数应用手册。设计分数创意画,运用1/2、1/3、1/4等分数关系创作图形作品,如用彩纸将圆形分成不同部分进行拼贴,开展分数故事会,让学生创编含有分数概念故事如小兔分胡萝卜、小熊分蜂蜜等,通过讲述交流加深理解。教师还需要借助数字工具,如分数操作软件,让学生通过拖拽、组合等操作,直观感受分数概念建立分数模型。

结论:通过构建适宜课堂环境、优化科学教学方法、深化多元实践活动三方面策略实施,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意识。创设贴近生活情境问题、运用实物演示手段、组织分组讨论空间等环境构建措施,为数学模型意识培养提供了良好基础。问题驱动教学、启发引导教学、探究合作教学等方法应用,促进了学生建模能力提升。生活化项目学习、数学建模竞赛、信息技术应用等实践活动,深化了模型意识内化。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盛宏,王芬梅. 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探究[J]. 教师,2022(23):39-41.

[2] 李亚萍. 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研究 [J]. 文理导航,2021(36):17-18.

[3] 韩强孝.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的研究[J]. 新课程·中旬,2018(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