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差异化教学策略探究
任丽蓉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城关小学 71760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差异化教学实践,分析现实课堂中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教材设计缺乏层次性等困境,提出构建基础型、发展型、提高型三层次教学模式策略。探究强调整合传统与现代教学资源,创新项目式学习方法,优化课堂互动设计,形成螺旋上升教学路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能有效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每位学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阅读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差异化教学
引言: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改革重要方向,致力于通过多篇文本互读互鉴,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然而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阅读习惯各异,如何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成为语文教师面临重要课题。通过探索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实困境,提出分层教学模式构建思路,优化教学实施路径,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促进每位学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阅读体验。
一、直面困境,探寻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差异化教学的现实挑战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呈现诸多挑战,学生阅读能力差距明显,班级内高低分化现象突出。部分学生词汇量丰富理解能力强,能够迅速把握文章主旨;而另一部分学生阅读速度缓慢理解文意困难,面对群文阅读任务常感无从入手。教师通常采用统一教学内容与进度,难以顾及全体学生需求,导致优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基础薄弱学生则跟不上节奏。教材资源缺乏针对性设计,现有教材普遍未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缺少分层设计理念,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补充材料,增加备课负担。
教学评价机制主要依靠试卷测试忽视过程性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真实阅读水平打击学习积极性。课堂时间限制严格,教师难以兼顾群文间联系讲解与个别辅导,经常顾此失彼。家庭阅读指导缺失,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无暇关注孩子阅读情况,家校协同育人链条断裂。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群文阅读教学经验难以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大班额现象使个别化指导实施难度加大。
二、因材施教,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差异化教学的分层模式
构建科学有效分层教学模式,需立足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多维度评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学习小组。教师依据阅读测评结果、课堂表现等指标大致将学生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提高型三个层次,保证分组科学合理又富有弹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教学目标,基础型学生重点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发展型学生侧重挖掘文章思想内涵;提高型学生则鼓励进行创造性思考。在文本选择上采取梯度配置策略,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阶梯式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多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确保不同层次学生互相促进。阅读指导策略因层制宜,课后作业设计也体现梯度原则,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分层评价标准关注学生进步程度而非绝对水平,通过激励性评语增强学习信心。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学生表现适时调整分组避免固化标签,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进步空间。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三篇寓言故事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基于分层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预习三篇寓言,按照阅读能力将全班划分为三层次小组,为每组设计不同难度任务。基础型小组主要关注故事情节理解,如农夫为何守株待兔、两个罐子发生什么事、鹿为逃跑等问题;发展型小组着重思考故事寓意,探讨守株待兔讽刺什么现象?铁罐和陶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鹿角与鹿腿带来何种启示?提高型小组则进行深度思考,比较三篇寓言共同主题,探究古今寓言异同点并创作新寓言故事。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全班学生整体感知三篇文本,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各自任务。基础型小组通过角色扮演方式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型小组制作思维导图梳理寓言关系;提高型小组开展辩论活动,讨论美丽与实用哪个更重要等深层次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为不同小组提供针对性帮助。
三、融合创新,优化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构建多层次阅读资源库,收集难度各异文本材料,按照主题分类整理,便于教师快速调用。引入数字化阅读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送适合不同学生阅读材料,实现个性化推荐。创设开放性阅读环境,通过布置温馨阅读角,摆放各类图书,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作品;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营造浓厚阅读氛围。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围绕同一主题设计探究项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多篇相关文章,完成调查报告、手抄报等成果展示,使阅读目标更加明确。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如思维导图梳理群文关系,比较阅读发现文本共通点与差异,互文解读深化理解。重视课堂互动设计,采用抢答、辩论等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化身文中人物体验不同情感;组织读书竞赛,设置难易不同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机会。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三篇神话故事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采用神话探秘主题项目学习方式实施差异化教学。课前阶段教师建立数字资源库,包含三篇神话原文、改编动画视频、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制作电子阅读导图,标注难点词句解释帮助基础薄弱学生理解。课堂上先组织全班观看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实施三环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故事会,请学生按照喜好选择一篇神话进行深入阅读,每组有不同任务卡,如角色分析卡、情节梳理卡、意象探究卡,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第二环节智慧桥,设计跨文本比较任务,引导学生发现三篇神话共同点与差异,如盘古、女娲、精卫形象特点比较,不同学生从不同层面探究;第三环节创想屋,基础型学生完成故事续写,发展型学生尝试改编现代版神话,提高型学生探究神话背后文化内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差异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个体差异正视现实教学困境,科学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元教学策略。通过建立完善资源体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新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理念贯穿于群文阅读教学全过程,将极大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与核心素养形成。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不断反思调整,形成螺旋上升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每位学生阅读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董杨.小学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24):4-6.
[2]王悦.差异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40.
[3]程晓颖.小学语文阅读差异教学的实践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