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育人精神,培养优秀品质
高华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嘴山市第十六小学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指导之下,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建构时能够践行育人精神,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优秀品质。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材内容中包含着许多德育信息,而教师若想要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性格与品格,落实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将语文知识与德育思想进行融合,使学生受到更加全方位的教育。那么,文章也将针对小学语文与德育思想的融合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活动
前言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打好思想政治基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性格与品格,学会遵纪守法、热爱祖国。与此同时,德育工作的渗透也能够为学生今后快速融入集体和社会奠定重要基础,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让小学生拥有适应环境,勤俭节约等能力与品质,丰富其精神内涵。
1 学习传统美德,养成良好品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际[1]。对于小学生而言,将其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和积极心态,可以为学生今后融入社会与集体提供重要辅助力量。正因如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应当抓住教学内容中的重要信息,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加正向的引导与培养,在良好的心态与性格引导下,展开高质量的学习及健康的生活。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讲述父母之爱的文章《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进行学习过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当中与父母产生过的矛盾和开心的瞬间。与此同时,让学生谈一谈,遇到这些问题时可以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也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明白家长对自己的付出。以此逐渐引导学生能够孝敬、感恩父母,知晓父母的不易。还可以引导学生给父母写信借助父亲节、母亲节,由学生为父母准备礼物,或在家庭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疲劳,深刻感受父母为自己做的事和付出的心血,也让德育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地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当中。
2 融合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瑰宝,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历史文化信息,教师更应当抓住这些内容,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结合传统文化信息与红色文化,使学生深入领会革命精神,能够主动参与到继承与传承我国文化的工作当中。与此同时,结合传统文化与红色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初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和人生观念,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精神内涵所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也让语文课堂呈现出更加科学且主动的情景。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部编版五年级《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等文章学习过程中,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及其文章内涵,渗透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信息,将家国情怀教育展现于学生眼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文章所处年代背景下的相关资料或影视资源进行呈现,借助更加直观的形式吸引小学生学习注意力,与此同时,结合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使学生学习视野得到拓展。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觉醒年代》等红色主旋律影视资源中的片段,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当时年代背景下底层群众的悲哀,以及革命先辈为何要复兴家国的意义。又或者,为学生出示圆明园损毁与复原的图片,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感受祖国的伟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逐渐渗透到学生心灵当中。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展开演讲活动或话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主动了解相关传统文化及红色内容,增强学生文化自觉,引导学生积极地对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内容展开探究,也让语文课堂活动的开展方式更加多样化。以此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合,让德育的渗透更加高效,也让小学生得到全方位的积极引导。
3 加强环保意识,重视生态文明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重视到生态环境对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而生态文明教育也成为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者,有义务、有责任打好学生的思想根基。现如今由于物质基础的不断丰富,许多学生出现随手乱丢垃圾、浪费生态资源、不愿意主动进行劳动的问题,这些情况都会对学生性格与品格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正因如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教学内容,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其中。帮助小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生态文明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怎样的重要影响,并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开展,使学生学会尊重自然环境、顺应自然发展,久而久之,主动参与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任当中。
例如:通过对部编版《四季之美》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带领学生展开实践活动,通过对四季自然景象的感知和学习,与学生共同走到教室之外,观看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象。以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处理、带领学生共同寻求保护自然环境的方式等手段,使学生主动加入低碳环保、维护自然环境的工作当中。并且通过在捡拾垃圾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帮助小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为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也让小学语文课堂在德育工作的渗透之下变得更加高效。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想要使德育思想得到充分渗透,必须要根据学生当前阶段心理发展状态,科学融入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基于心理教育的创设,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结合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形成健康且文明的生活方式。以此帮助小学生打下科学的成长根基,为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付清泉. 探究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C]//.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1281-1283.
[2] 邵烨.探析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措施[J].求知导刊,2022(3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