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路径
周琳
安福县平都第一小学343200
摘要: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路径,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提出了创设真实情境、实施过程性评价、构建合作探究模式、设计梯度问题链等策略,并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具体案例,阐述了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路径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涵盖了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方面,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其中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路径,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
发现问题能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敏锐地察觉到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学生能够将发现的问题以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明确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学生能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要素,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按照既定的思路和方法,正确地解决问题,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上册的“长度单位”一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量一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这一真实情境,让学生亲手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测量过程中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记录,这能够巩固他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施过程性评价,关注解题思维可视化
过程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而不只是关注最终的结果,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实施过程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关注解题思维的可视化,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以图形、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便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理解和评价,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能用哪些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画成流程图或写出解题步骤,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还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共享。
(三)构建合作探究模式,促进策略多元化
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同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构建合作探究模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享各自的解题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策略的多元化,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五年级上册的“小数除法”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小数除法问题,如“计算每千克苹果的价格”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收集数据,有的负责进行计算,有的负责进行总结和汇报,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如估算、列竖式计算、使用计算器等,从而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设计梯度问题链,发展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建立模型进行求解,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设计梯度问题链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要素,发展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二)”一课,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梯度问题链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一件衣服原价10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现价是多少元?”让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的应用,然后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如“一件衣服原价100元,先提价20%,再打八折出售,现价是多少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如“某商店有两种商品,一种商品原价100元,打八折出售;另一种商品原价200元,先提价20%,再打八折出售,如果小明想购买这两种商品,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设计梯度问题链学生可以逐步深入理解百分数的应用,发展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实施过程性评价、构建合作探究模式、设计梯度问题链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完善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佳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J]. 2024(5):253-255.
[2] 林萃.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实践[J].亚太教育, 2024(24).
[3] 骆俊英.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五).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