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展开学习轨迹,赋能学习进阶

作者

顾晓芬

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面对其中提出的新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要求,如何建立教材之间有机的联系,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合力,是目前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也应积极适应新的教育方向,采用六步备课思维模型,有效落实新课标理念和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进阶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指向学习进阶;六步备课;思维模型

引言

“指向学习进阶”的六步备课思维模型,其中包括确定核心目标与学习任务、分解进阶要点、构建任务板块链、转化学生活动链、提供学习支架、明确学习评价六步,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一个更加整体化、结构化、科学化的备课视角。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可利用此模型,结合学生的学情,为其构建逐层进阶的学习路径,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实现从教到学的创新和转变。

一、确定教学核心目标任务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确定教学的核心目标和学习任务,不仅要满足于学生知识的积极,更要追求知识结构和关键能力的建立。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单元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以目标为基础,明确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对教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生成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和新的知识,促进核心目标发展[1]。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时,本单元语文要素有三点,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三是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根据这三点,可明确教学核心目标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四篇神话故事的基本内容,同时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并了解中国神话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的兴趣和热爱。并在此为基础,为学生设计教学任务,如任务一:课文解读与理解,深入理解四篇神话故事的内容和意义。任务二:知识拓展与延伸,了解中国神话故事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任务三:想象与创作,鼓励学生续写或改编神话故事。

二、分解教学进阶知识要点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某一关键能力上提高的过程,可以称之为学习进阶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这些关键进阶点,并不断分解进阶知识要点,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教师通过梳理本单元教学内容,并对教材内容横向和纵向分析,进而确定本单元关键能力进阶要点。如根据教学核心目标可将本单元核心目标进行有效分解。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并进行简单关联。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神话故事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思想。其次,关联多元信息,理解神话故事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对不同神话故事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最生,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并学会运用这些技巧来描述和叙述神话故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对本单元的进阶知识要点的分解,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进而实现学习的进阶。

三、构建具体教学任务板块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以核心目标为指导,从教的角度出发,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进阶教学的关键点,从学习任务中挑选出相关的小任务或教学环节,将其视为推进学生学习的子任务或学习板块,为学生学习注入了持续的驱动力[2]。

在教学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如在完成对这神话故事的续写或改编这一任务时,可将此任务分解为具体的教学任务板块。如板块一:深度理解原故事,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讲解故事,发现故事的线索、主题和隐含的深意,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创作中理解并借鉴原有情节,有效完成续写或改编的任务。板块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新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此时教师可为其提供创意指导,如让根据故事情节发展,为其设计新的挑战任务,或者创新故事人物关系,并引发新的故事情节,以此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如此通过构建具体的任务板块,能够为学生学习注入了持续的驱动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设计突破进阶实践活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让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因此,在为学生设计好任务或板块后,可将其转化为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能力解决实际学习任务,确保进阶要点的落实,并推进核心目标的完成。

学生在完成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本内容的续写和改编任务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根据原文的情境、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逻辑,进行角色表演活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并在这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负责一篇文章的续写。在这过程中,小组成员可进一步对故事人物、情节分析、讨论,共同构思续写内容。在续写过程中,除了要保障故事情节紧扣原文主题外,还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同时还要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内容更具艺术。在完成写作后,还可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教师和其他同学可提出评价和建议,确保进阶要点的有效落实。

五、提供进阶要点学习支架

每个进阶要点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发展难点。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进阶要点设计相应的学习支架,以确保在学生学有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有效帮助[3]。

如针对神话故事续写这一进阶要点。写作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教师担当起引路人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写作学习支架。如教授学生写作语言运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必要的写作技巧,或搜集相关的优秀续写范文,作为学生学习的样本,帮助其更好的领悟和掌握写作技巧。学生在赏析和借鉴范围的同时,帮助他们感受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进而培养其独特的写作能力。在学生完成写作内容后,还要指导学生自我修订,检查内容是否符合故事背景和主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为其提供修改建议,如调整情节安排、优化语言等,帮助学生突破每一个进阶的难点,最终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六、完善进阶知识学习评价

评价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方向引领作用。因此,教师备课过程中,不仅要明确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同时还要明确如何学好的问题。而评价则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同时教师也能根据评价标准不断调整学习过程,促进教学核心目标的达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指向学习进阶”的六步备课思维模型,以任务为引领、结构化推进、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支持、评价贯穿始终的课堂教学样态。其六步之间并不是单向的线性推进过程,而是前后相互联系,最终形成一致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断促进学生关键能力提升,进而实现进阶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笑笑.指向学习进阶的小学习作分项等级评价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4,(18):35-36+41.

[2]李英杰.展开学习轨迹,赋能学习进阶——“指向学习进阶”的六步备课思维模型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3,(36):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