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许晓晶

山西省运城市东郊逸夫小学 邮编:044000

摘要:本文聚焦表现性评价于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环节中存在问题与解决路径。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困境,探讨创新方法提升实施效能,探究资源融合拓展应用空间。通过现状困扰提出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记录、开发情境任务等方法策略,并建议整合家校社会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成长档案机制等拓展路径,推动表现性评价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科学合理应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小学数学;应用困境

引言:表现性评价是新课程背景下重要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思维发展水平,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该评价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聚焦表现性评价于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现状,分析存在困境探索创新方法,寻求资源融合为推动表现性评价科学合理实施提供参考,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贡献实践智慧。

一、审视现状,把握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困境

表现性评价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评价方式,虽已推行多年但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中仍存在诸多困境。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与明确性,许多教师难以构建合理评价指标体系,导致评价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无法真实反映学生表现水平。教师评价理念更新滞后,部分教师仍停留于传统考试评价模式,未能充分认识表现性评价价值,对其实施方法技巧缺乏系统了解,难以有效开展评价活动。评价形式过分依赖纸笔测验,缺少多样化表现机会,无法全面考查学生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评价过程忽视学生差异,未能针对不同学习风格与能力水平学生设计差异化评价任务,难以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积极性。

评价环节流于形式,部分教师未能将表现性评价贯穿课堂始终,仅在教学结束时简单收集作业或进行考核,缺乏全程跟踪记录评价反馈不及时。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仅停留于分数等级评定未能转化为改进教学指导学习有效信息,评价调控功能发挥不足。家校合作机制缺失,家长参与度不高,表现性评价局限于课堂内部未能延伸至家庭生活情境,评价视角较为狭窄。这些困境制约着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效果,需要通过创新方法加以突破。

二、创新方法,提升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效能

表现性评价是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要教学环节,需通过创新方法提升实施效能。教师应构建科学评价标准体系,明确各学段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制定操作性强评价指标,确保评价客观公正。需更新评价理念树立发展性思想,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与综合表现,着眼促进全面发展而非简单甄别排序。评价形式应当丰富多样,采用数学日记、主题探究、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口头报告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数学思维与能力机会。过程性记录尤为重要,通过观察量表、表现任务、学习档案等工具记录学生课堂参与状况、思维过程、问题解决策略等,全面了解学习轨迹。情境化任务设计应将数学问题置于真实生活情境中,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评价真实性与有效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元表现性评价方式取得良好效果。课前设计超市购物情境任务,让学生分组模拟购物场景进行加减法运算,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表详细记录每位学生参与度、计算策略与解决问题能力。课堂中引入数学小达人评价环节,学生通过口头报告方式展示不同解题思路,同伴根据预设评价量表进行互评,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巧妙设计数学日记,引导学生记录学习收获与困惑反思自身学习过程。单元结束时组织生活中加减法应用主题探究活动,学生收集整理家庭消费数据,制作计划表,编写实际问题并解决展示成果。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基础型、提高型、挑战型三级任务,确保每位学生均有成功体验。这种多元化表现性评价方式,使评价真正融入教学全过程,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三、融合资源,拓展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路径

资源融合是拓展表现性评价应用空间关键途径。教师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数学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场所开展实践型评价活动;联合社区资源组织参观超市、银行等场所设计真实情境下表现任务,拓展评价视野。构建家校合作机制十分必要,邀请家长参与评价设计与实施,共同观察记录学生表现形成全方位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能够提升评价效率,借助教学软件、智慧平台等工具开发电子评价量表,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利用照片视频等记录学生表现,为评价提供丰富素材。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能够追踪长期发展,系统收集整理学生作品、活动记录、自评互评材料等形成完整学习轨迹。开展教师专业培训与教研活动有助于提升评价专业素养,共同研讨评价方案解决实践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教学中,某老师创新融合多方资源开展表现性评价。先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完成乘法应用题,系统自动记录解题时间、思路与结果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课程开展乘法小达人社区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调查不同商品组合计算总价,将乘法应用于实际场景,家长志愿者全程参与记录评价。教师还创新建立乘法成长档案袋,包含单元学习任务单、实践活动照片、思维导图、错题分析、自我反思等内容展示学习全过程。开发家庭乘法挑战赛活动包,设计亲子游戏卡片与评价表,引导家长参与评价。学校组织教学评价专题研讨,邀请教研员指导集体研发情境化评价任务。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表现性评价是新课程理念下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重要手段,通过科学把握应用困境创新实施方法,融合多方资源能有效提升其在课堂中应用成效。教师应转变评价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科学评价标准丰富评价形式,注重过程记录设计情境任务,实施分层评价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家校协作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成长档案系统持续开展专业研修。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使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实现数学教学评价一体化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郝爱云.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3,(03):83-85.

[2]马宝玉.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4):65-67.

[3]陈玉.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2,(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