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分层教学对初中化学学业分化改善研究

作者

高洁

济宁市兖州区实验初级中学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化学分层教学对学业分化问题改善效果,通过探究实施策略、构建资源体系与优化管理机制三个维度展开系统研究。本文发现分层教学能有效应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差异,促进全体学生达成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学情分析为基础,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评价反馈为引导,构建多样化学习资源、分层评价体系及校本课程资源,同时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包括分层动态调整、教师专业培训及家校沟通协作,从而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化学;学业分化

一、探究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实施策略

初中生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阶段,化学学科抽象性、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接受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应从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学习方式等多维度进行学情诊断,划分学习层次,通常可分为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三个层级,避免简单按成绩高低分组,而应综合考量学习动机、思维特点等因素。其次,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分层理念,在教学目标上设置阶梯式要求,基础层注重化学基本概念理解与简单应用,提高层强调知识迁移与实验探究能力,拓展层着重培养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教学内容上采取共性+个性模式,核心知识点全员掌握,难度层级逐步提升。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基础层可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实验等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层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拓展层则宜采用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实验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可设计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三类实验,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另外,作业设计亦需分层实施,既有共性基础题,又有难度递进选做题,既保障基本要求完成,又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课堂提问时注重面向全体,难度梯度合理,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展示机会与成功体验。

以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酸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为例,分层教学实施可从多角度展开。课前学情分析阶段,通过前置测试题了解学生对酸碱概念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课堂导入环节,采用生活情境引入,呈现日常生活中胃酸过多可用碱性药物中和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知识讲解阶段,针对基础层学生,重点突出酸碱中和基本概念与反应现象,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反应过程中酚酞等指示剂颜色变化,加深感性认识;对提高层学生,强调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与计算,通过离子方程式加深对反应本质理解;面向拓展层学生,设计思考题引导探讨缓冲溶液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环节设计分层任务,基础层完成固定配比酸碱中和实验;提高层需测定未知浓度酸或碱溶液;拓展层则探究环境因素对中和反应速率影响。作业布置同样体现层次性,基础层侧重中和反应基本定义与现象描述;提高层着重中和滴定计算题;拓展层则需完成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中应用案例调研。

二、构建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资源体系

建立完善分层教学资源体系是保障分层教学顺利实施重要支撑。学习资源需多样化、层次化,包括基础性资源、提升性资源与拓展性资源。基础性资源主要包括核心概念图解、知识结构框架、实验操作视频等,帮助基础薄弱学生理解掌握必要知识点;提升性资源包括典型例题解析、实验探究指导、知识应用案例等,引导中等水平学生深化理解与应用;拓展性资源包括前沿科技资讯、开放性问题设计、跨学科综合材料等,满足优秀学生深度学习需求。学习资源呈现形式应丰富多元,结合文字材料、图片、音视频、实物模型等,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需求。学习平台建设十分必要,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学习空间,包括基础知识模块、互动讨论区、资源共享区等,实现学习资源智能推送,根据学生学习数据分析,精准推荐适合难度学习材料。

以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为例,资源体系构建可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构建三层次学习资源库,基础层资源包括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直观图示、常见金属单质性质归纳表、金属与氧气反应演示实验视频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升层资源包括金属与酸反应微观粒子动画模拟、置换反应规律总结、实验探究指导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反应本质;拓展层资源则包括金属腐蚀与防护专题、新型金属材料介绍、冶金工业发展史等,拓宽知识视野。其次开发分层数字学习平台,设置金属世界虚拟实验室,学生可根据自身水平选择相应难度实验任务,如基础层完成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观察,提升层探究不同浓度硫酸与铁反应速率关系,拓展层则设计电化学防腐方案。同时建立分层评价资源体系,开发三级递进测评题库,基础层侧重金属性质记忆与简单应用,提升层注重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拓展层则着重解决工业生产或环境保护中实际问题。

三、优化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管理机制

建立分层动态调整机制,打破固化分组模式。通过定期诊断性评估,了解学生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分层标准与学生层次归属,保持适度挑战性。调整周期可按单元或月度设置,确保学生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学习。同时建立学生自主选择机制,尊重学生意愿,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状况申请调整学习层次,增强学习主动性与责任感。其次,完善教师团队协作机制,成立分层教学研究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分层教学经验与问题。采用集体备课模式,共同研讨各层次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引入教师导师制,经验丰富教师指导新教师开展分层教学,促进专业成长。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汇集各教师优质教学设计与资源,形成资源库。

教师的专业培训机制不可或缺,定期组织分层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邀请专家指导,开展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参与校际交流与观摩,拓宽视野,借鉴先进经验。支持教师开展分层教学行动研究,总结提炼实践智慧,形成可推广经验。此外,家校沟通协作机制同样重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向家长解释分层教学理念与方法,获取理解与支持。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指导建议,形成教育合力。最后,建立教学监测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各层次学生学习数据,分析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结论:分层教学通过科学实施策略、完备资源体系与有效管理机制,能够显著改善初中化学学业分化现象。实施策略方面,基于学情分析划分学习层次,设计阶梯式教学目标与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资源体系方面,构建多层次学习资源库与评价体系,开发校本课程与支持性材料,整合家庭教育资源,为分层教学提供必要支撑。管理机制方面,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教师团队协作与专业发展路径,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通过系统推进分层教学实施,能有效提升各层次学生学习效果,缩小学业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汤高辉. 思考初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C]//教育教学与管理论坛论文集. 2024:1-5.

[2] 周德秀.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C]//第二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

[3] 高雪花. 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26):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