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探析
逯璐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通渭路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问题,从导入、研读、拓展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情境创设、多媒体辅助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借助角色体验、问题引导等方法深化学生解读能力;结合延伸阅读、创意表达等拓展思考空间。这些策略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提升文学鉴赏水平,培养人文素养。有效阅读教学策略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重要时期,而名著是优秀文化精髓,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内容。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名著内容艰深、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构建科学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导入、研读、拓展三个环节入手,探讨如何优化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期望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增强语文核心素养。
一、激发兴趣引领读者: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导入策略
小学生阅读名著常因作品篇幅长、语言艰深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激发阅读兴趣成为名著教学首要任务。教师应当通过情境创设方式导入教学,如布置富有时代特色教室环境,展示与名著相关历史背景图片播放改编影视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名著氛围。例如教学《西游记》时可以装扮教室成为取经路上某个场景,让学生穿越时空产生强烈好奇心。采用故事引入法也能有效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应当讲述作者生平趣事或作品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建立情感联结;比如讲授《朝花夕拾》前,先介绍鲁迅童年趣事使学生对作者产生亲切感,进而愿意了解其作品。多媒体技术应用也是激发阅读兴趣重要手段,利用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名著精彩片段,将静态文字转化为动态画面,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引导学生建立阅读预期同样重要,教师应当设计悬念问题,激发探究欲望。例如阅读《草房子》前,提出“桑桑与纸月为何结下深厚友谊”等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增强目标感。适当开展前置阅读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兴趣,如组织班级读书会,分享阅读感受;设计推荐卡,让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推荐好书;开展与名著主人公对话活动,增强情感共鸣。创设竞争机制也能有效促进阅读兴趣如举办知识竞赛、阅读打卡等活动,让阅读过程充满挑战性。通过以上导入策略,使名著阅读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趣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走进名著世界,建立阅读自信培养阅读习惯。
二、深化解读提升能力: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读策略
名著阅读不应停留于情节梳理层面,而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挖掘内涵。有效研读策略包括多维解读法,即从语言、人物、情节、主题等多角度解析文本;情境体验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批判性阅读法,引导学生质疑文本提出问题;比较阅读法,对比不同版本或不同作品;思维导图法,梳理人物关系与情节脉络。还有关键段落精读法,深入分析重点章节;人物画像法,从外貌、言行、心理等角度剖析人物;主题探讨法,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核心价值。这些研读策略能从浅入深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与鉴赏能力,使学生真正走进名著世界领悟其艺术魅力与思想价值。
以《西游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系统研读路径。先引导学生绘制取经路线图,梳理取经过程中各历险情节,形成宏观认知框架;然后开展妖怪剖析会,分析各类妖怪特点如蜘蛛精善于织网诱人,引导学生探讨妖怪形象象征意义与讽刺对象。接着进行悟空性格谱系图绘制,从机智勇敢、嫉恶如仇、自信张扬等方面解读悟空形象,理解人物魅力所在;还可以组织天庭会审孙悟空案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悟空、玉帝等角色,从不同立场辩论大闹天宫事件培养多角度思考能力。教师应当通过比较动画片、电视剧中孙悟空形象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原著精髓;组织七十二变创意赛,让学生设计新变化并阐述用意激发创造性思维;并开展取经精神现代解讨论,引导学生将取经精神与现代生活联系挖掘作品现实意义。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研读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把握《西游记》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真正领悟中国古典小说魅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展思考延伸价值: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拓展策略
名著阅读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内活动,需通过多元拓展形式深化学习价值,促进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有效拓展策略可以从下面几个维度展开:一是创意表达,鼓励学生进行改编创如续写故事结局、创作人物日记等,将阅读转化为创造;二是跨文化联结,引导学生比较中外名著相似主题,探究文化差异与共通点拓宽国际视野;三是现实关联,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发现文学价值。可以进行跨学科融合,整合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阅读迁移,引导学生由一部名著联想至同类型或同主题其他作品,形成阅读链条。还能够组织实践体验,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经验结合。这些策略能有效拓展阅读广度与深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以《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系统拓展活动。先开展荒岛求生计划,让学生结合书中情节分组讨论若处于鲁滨逊境况,如何利用有限资源生存,设计居所建造图、工具制作法等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接着组织现代鲁滨逊专题探究,探索当代孤岛生存者事迹如野外探险家体验,比较古今生存智慧;结合地理知识制作热带海岛地形地貌模型,了解自然环境特点。还要与科学课程结合,探究简易净水装置制作、原始火种获取方法等体验科技发展历程;开展与鲁滨逊对话创意写作,让学生站在现代人角度,就孤独、坚持、信仰等话题与主人公展开虚拟交流。教师应当设计另一个星期五情境剧表演,思考文化交流与尊重议题;结合社会现实讨论殖民扩张历史背景与反思;并制作鲁滨逊漂流记世界影响力调查报告,了解不同国家读者对作品理解差异。这些多维度拓展活动,使学生从文学、地理、历史、科学等多角度理解作品,真正将阅读转化为思维方式与生活智慧。
结论: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应构建完整策略体系,涵盖导入、研读、拓展三个环节。在导入阶段通过情境创设、故事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研读阶段借助分层阅读、问题引导等方法深化学生解读能力;在拓展阶段结合创意表达、跨学科整合等活动拓展思考空间。这些策略不光有助于学生把握名著内容,更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提升人文素养。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名著类型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推动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继荣.浅析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 2024(10):82-84.
[2] 卢丽容.浅谈小学语文古典名著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 2018(30):1.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30.049.
[3] 刘莉,曾丽萍.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43):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