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情境的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与评价研究
陈宏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经济开发区龙山学校 2465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有效情境的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评价方法。通过构建有效情境,整合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通过评价指标对活动效果进行分析,为未来的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有效情境;课程设计;教育评价
引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实践性,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教学中要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跨学科实践活动中,能综合运用化学、技术、工程及跨学科知识,秉承可持续发展观,设计、评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制作项目作品,并进行改进和优化,体现创新意识。有效情境的创建为跨学科实践活动提供了蓬勃的生机,这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应用,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有效情境与跨学科教育的理论基础
1 我对有效情境的理解
有效情境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创建的一种真实且富有情感的环境,它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体验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条件。这种情境通常具有实际问题的背景,能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有效情境不仅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与原理,更使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进而提升其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2 跨学科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许多问题变得复杂且多维,这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难以解决。因此,跨学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不仅仅学习到化学单一学科的知识,还能培养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能力。其次,跨学科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看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汇点,能够增强课程参与感,提高学习积极性。此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适应能力也是跨学科教育的核心目标,这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有效情境的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
1 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1.1 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设计基于有效情境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时,学生主体性是首要考虑的原则。学生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活动设计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提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学生能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在活动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比如,在化学实验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或设计实验过程,以此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1.2 知识整合性原则
知识整合性是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中的另一重要原则。初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活动设计时,应当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协同,避免知识的割裂。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不仅能够在化学实验中运用数学计算、物理原理,还能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到科学知识的相互关联与统一。例如,在探讨化学反应时,可以结合物理学中的能量转化、数学中的方程式计算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广泛应用。
2 明确主题设计活动案例
2.1 活动主题的选择
活动主题的选择是实践活动设计中的关键一步。一个恰当的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有效的学习情境。在选择主题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以及跨学科整合的可能性。以初中化学为例,活动主题可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问题,如“水的净化过程”或“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这些主题不仅能够结合化学知识,还能引入生物学、物理学甚至数学等学科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到学科间的联系。
2.2 活动流程的设计
活动流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深度,同时确保跨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首先,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确保每个环节都与活动主题紧密相关,并且能够达成预定的学习成果。活动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导入、探索、总结三个阶段。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对某一现象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探索阶段,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或小组讨论,进行跨学科知识的应用与整合,例如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水的净化方法,同时结合物理原理讨论水流的速度与力学等内容;最后,在总结阶段,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学到的知识及其跨学科的应用。
三、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与评价建议
1 活动的实施
基于有效情境的初中化学跨学科活动的实施需要精心的计划与组织。首先,教师在活动实施前应明确活动目标,确保参与学生了解活动的意义和预期结果,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活动的实施中,通常包括前期准备、实际操作和后期反馈三个阶段。在前期准备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具,并提前安排好时间表,以便学生能顺利开展活动。此外,确保各组有足够的资源和设备,是活动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实际操作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通过提问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和跨学科知识的应用。
同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各小组的进展与合作情况,以便及时介入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间的分享与讨论,鼓励学生在不同视角下进行思考与交流。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能。通过设置反思环节,让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总结他们的收获和不足,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对知识的理解。有效的活动实施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活动的评价
活动评价是检验活动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方面。过程评价侧重于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态度和思维创新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记录、问询和学生自评等方式来收集反馈信息。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频率和质量,以及他们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都是评价的重要参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同行评价,让他们从彼此的角度认识到个人和小组的优缺点,促进反思与成长。
结果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效,包括他们对主题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卷、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通过结果报告、展示或总结演讲等方式,教师不仅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评估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与收获,从而进一步改进后续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通过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后续的活动有效性和吸引力。活动评估不仅是衡量学习成果的工具,也可以是促进学生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的催化剂。
四、总结
通过探讨基于有效情境的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评价,强调了情境创设和学科整合的重要性。设计活动时,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知识整合性与实践性,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与参与感。研究为未来化学课程改革和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荣丽.“情境探究-构建图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研究,2024,(09):114-116.
[2]杨兴凤.创设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有效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3):76-78.
[3]蒋荔.浅析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堂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J].科幻画报,2023,(0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