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

张茂东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小学德育工作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途径,从营造爱国氛围、融入日常教学、拓展实践活动三方面阐述。通过创设浓厚校园文化环境,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传统节日等契机,将爱国主义融入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组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意识形成体系化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小学德育;实践活动

引言: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重要价值,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此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随着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深入,小学德育工作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机遇与挑战。基于此从校园环境营造、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活动拓展三个维度,探索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路径,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一、营造爱国氛围,夯实德育基础

小学校园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场所,营造浓厚爱国氛围能为学生提供良好成长环境。学校可通过布置爱国主义主题文化墙,展示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让学生随时感受爱国文化熏陶。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角,陈列名人事迹、历史照片、珍贵文物复制品等,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利用校园广播站定期播放爱国歌曲、讲述英雄故事,营造爱国氛围。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让学生轮流讲述爱国人物故事、国家发展成就,培养爱国情感。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契机,如国庆节组织升旗仪式、清明节举行缅怀先烈活动、建军节开展军人致敬行动等来加深学生爱国认识。创设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通过观看爱国影片、阅读爱国书籍、讲述爱国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学校可邀请退伍军人、抗战老兵、劳动模范等走进校园,现身说法,让学生通过聆听亲历者讲述,加深对国家历史文化理解。学校图书馆可设立爱国主义主题书架,提供丰富爱国主义读物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深入了解国家历史文化。举办爱国主义主题征文、演讲、绘画比赛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学校可通过家校合作邀请家长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融入日常教学,深化爱国情怀

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可通过学习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激发爱国热情,历史学科通过讲述中华民族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杰出历史人物事迹,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地理学科通过介绍祖国壮丽山河、丰富资源、多样地貌等内容让学生认识祖国美丽,音乐学科教唱爱国歌曲,组织爱国主题音乐会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爱国情怀。美术学科通过欣赏我国传统绘画、剪纸、书法等艺术作品,开展创作活动,体验中华文化艺术魅力。体育学科开展武术、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团队协作精神,科学学科介绍中国科学家贡献与发明创造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与爱国热情。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设计跨学科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教学活动,如伟大祖国主题综合学习,让学生从多角度全面了解祖国。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方式,避免生硬说教通过创设情境、讲述故事以及展示图片等方式,让爱国主义教育自然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做到有机融合而非强行嫁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形成自己观点。重视情感体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增进情感认同,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增强教学直观性与吸引力。开展项目式学习,如家乡变化调查、中国制造研究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主题教育,如端午节介绍屈原爱国事迹,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教师应注重自身言行示范,以实际行动展现爱国情怀,影响学生。通过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课堂教学全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形成爱国情感与信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拓展实践活动,提升爱国意识

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感受历史厚重感与民族精神。开展寻访红色足迹活动,带领学生走访革命老区、英雄故居等地,追寻革命先辈足迹,学习革命精神。组织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入队仪式等庄严活动,体验爱国仪式感,增强国家认同感。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调研家乡变化、民俗文化以及传统工艺等,增进对家乡认识,从爱家乡开始培养爱国情怀。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清扫烈士陵园、关爱留守儿童以及帮助社区老人等,培养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圣地,聆听革命故事感受革命精神。

举办爱国主题文艺汇演,通过歌舞表演、情景剧等形式来展现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展国情小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动态,了解国家成就与面临挑战,培养爱国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题夏令营,通过体验式学习,增强爱国情感。开展我爱中华主题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考察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与自然风光,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从课本走向实践,从知识转化为情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爱国意识,形成坚定爱国信念。

结论:通过营造浓厚爱国氛围,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校园环境,通过融入日常教学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学科教学内容,通过拓展实践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实于具体行动。三者互为补充,形成系统化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情感体验、情境创设等方式避免单纯说教,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未来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应更加注重实效性,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玉成.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贯彻[J]. 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3(6):58-60.

[2] 张越. 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 科学咨询,2020(52):156.

[3] 林淑华,孟宇. 依托丰富课程资源 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J]. 黑龙江教育,2024(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