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的项目式学习探究
沈静洁
张家港常青藤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立足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聚焦项目式学习在核心素养培育中实际应用情况,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通过探讨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策略,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设计情景化任务,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项目式学习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提高实践应用水平,对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具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日益成为教学关注焦点。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问题导向,强调实践探究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此种学习方式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局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创新思维。通过探讨项目式学习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帮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思维,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应用现状
部分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停留于表面形式,未能真正把握其精髓导致课堂实践流于形式。学校课程安排较为紧张,教师面临教学进度压力,难以保证充足时间开展项目活动,使项目式学习无法深入开展。项目设计缺乏真实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过分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未能全面反映学生能力发展情况。教学资源支持不足缺乏系统教材指导,教师自主开发项目能力有限。学生参与不均衡现象普遍,部分基础薄弱学生难以融入项目团队未能真正受益。学科间壁垒明显跨学科融合不够,限制了项目广度与深度。项目实施缺乏统一标准规范,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家长对项目式学习理解支持不足未能形成育人合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限,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作用未充分发挥,制约项目实施效果。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中的实施策略
项目式学习通过构建真实情境问题,强化问题导向模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升。教师设计贴近生活项目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联系,激发探究兴趣;精心设计具挑战性问题序列,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发现、分析、解决全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建立概念间联系,促进系统思考;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创设开放讨论环境鼓励思维碰撞,培养批判性思维;实施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收集数据、分析验证、得出结论培养科学思维习惯;强化建模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提升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元认知指导,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培养自我监控调整能力;注重思维方法迁移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开展多元评价全面评价学生思维发展状况;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正数与负数》教学为例,教师设计城市温度变化调查项目。学生组成调查小组,收集不同城市一周内气温数据,尤其关注最高温与最低温差异,通过负数表示低于零度温度。项目实施分三阶段:学生调查搜集各地气温数据制作温度变化表格,学习运用正负数表示高低温;小组成员分析温度变化趋势计算温差,探讨正负数加减运算规律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学生比较不同城市温度变化特点,分析地理位置与温度关系并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展示。通过此项目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分析比较、规律归纳全过程,深刻理解正负数概念与运算培养数据分析能力;锻炼图表制作技能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展逻辑推理、归纳概括等高阶思维能力,形成数学建模思想,真正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热情与探究兴趣。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中的优化策略
项目式学习助力实践创新能力发展需聚焦任务情境创设、学科整合、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项目主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设计综合性项目培养学生全局思维;构建螺旋式项目体系,按难度层次设计系列相关项目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增加动手实验、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引入创客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品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创意成果;建立成果展示交流机制,提供展现平台激发创造热情;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参与度、合作能力等多维指标;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项目设计指导能力;拓展校外资源,与科研单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善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激发创新思维。
结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相交线》内容,教师开展校园环境改造设计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运用相交线知识,设计校园中某区域改造方案。项目实施包含四个主要环节:第一环节学生分小组进行校园观察发现需改造区域,测量相关数据绘制现状图;第二环节小组成员运用相交线、垂直关系等几何知识设计改造方案,包括路径规划、景观布局等,确保路径交叉处形成直角或特定角度提高空间利用效率;第三环节学生制作设计模型,采用纸张、木棍等材料,按比例构建立体效果图展示相交线关系;第四环节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说明设计理念及几何知识应用情况评选最佳设计。通过此项目学生不仅掌握相交线等几何概念,更能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设计,感受数学在空间规划中应用价值;学生经历测量、绘图、模型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意识,实现知识内化与实践创新能力双重提升。
结论:项目式学习能显著促进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通过构建真实情境,强化问题导向实施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设实践任务加强跨学科融合,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能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然而当前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需教师深入理解项目式学习理念,精心设计项目内容构建科学评价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方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迎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策略[J].教育界,2024,(24):23-25.
[2]文正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究[J].广西教育,2024,(22):82-85.
[3]王秉渊.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