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枇杷产业推广对策
朱启琴
永善县永兴街道办事处 云南永善 657300
一、引言
乡村振兴是当前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推动“三农”工作,让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一个时代的主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 (2024-2027 年 )》明确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实现乡村产业更加兴旺的目标 [1]。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各地纷纷挖掘特色农业产业潜力,而永善县枇杷产业凭借其独特优势逐渐崭露头角。枇杷不仅口感鲜美,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如所含的有机酸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苦杏仁甙可润肺止咳等,市场前景广阔。然而,要将枇杷产业的潜力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推动乡村振兴,有效的推广至关重要。
二、乡村振兴下枇杷产业推广面临的问题
(一)品牌建设不足
目前,多数枇杷产区缺乏统一且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品牌的缺失会导致对枇杷成色、大小尺度、糖分含量等等指标没有具体的参数,使众多小农户各自为战,导致市场上枇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购买时难以辨别,不利于枇杷产业整体形象的树立,也限制了市场标准化。例如,一些地区虽有优质枇杷,但因没有响亮的品牌,只能以较低价格出售给中间商,无法实现产品的附加值。
(二)营销模式单一
传统的枇杷销售线下主要依赖农贸市场、水果批发商,线上主要依靠电商、直播带货。这些销售模式会因地域、人气、营销技能等诸多限制因素,局限销售范围,无法将优质枇杷直接推向更广阔的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且中间环节复杂,导致农户利润压缩。
(三)产业链不完善
枇杷产业多在果实的加工、储存、保鲜、物流配送和枇杷枝叶的回收利用等环节发展滞后。枇杷属于易腐水果,保鲜期短,由于缺乏先进的仓储保鲜技术和相关设施,大量枇杷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腐烂变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此外,我县枇杷加工链低端,加工产品种类少,附加值低,未能充分挖掘枇杷的经济价值,限制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科技支撑薄弱
在枇杷种植过程中,我县果农种植仍采用传统种植方式,缺乏专业和长期一对一的种植技术指导。例如,部分农户施肥不合理、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农药使用不规范等,导致枇杷产量和品质不稳定。同时,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我县的地理环境的局限让高校和科研机构研发的先进种植技术、品种改良成果等未能有效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制约了枇杷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乡村振兴下枇杷产业推广对策
(一)加强品牌建设
①统一品牌规划:建立行业协会,政府与行业协会强化统筹协调,整合区域内枇杷资源,结合生态环境、品种特性,制定差异化品牌发展战略。例如,大兴、码口等低河谷地带依托气候优势,打造大五星枇杷品牌,主要突出其果大、皮薄、汁多的特点;溪洛渡、永兴等地带可借力时间优势,打造白玉枇杷品牌主场,主要突出枇杷食用季节时间长、味甜等特点,有效整合占据市场高地。还可通过品牌定位,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将枇杷与当地民俗、历史故事相结合,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 ② 强化品牌管理。通过推行种植、采摘、分拣、包装全流程的质量标准化生产,建立产品溯源系统,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标签获取枇杷的产地、生长过程、农药使用等信息,增强消费信任[3]。同时,积极开展品牌宣传,除传统展销外,可借助国内外各会展平台、网红地打卡等开展品牌推广。还可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品牌故事,如“亮枇杷”,鼓励和支持枇杷种植户和合作社参与各类农产品评比和认证,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以权威认证提升品牌形象和信誉度,提升品牌传播力。
(二)拓展营销渠道
①通过行业协会发展电商营销:政府助力电商平台、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专项培训,从网店开设、页面设计、客服管理到直播带货技巧,为果农提供一站式教学。如设立电商孵化基地,为果农提供场地、技术指导、设备支持,降低创业门槛等,鼓励果农入驻抖音、快手等平台,通过直播展示枇杷种植基地的绿色生态环境、现摘现发过程,利用“原产地直发”“限时抢购”等营销话术,吸引消费者购买。②加强与大型企业合作:主动对接国内各大等大型商超,依据其采购标准,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枇杷品质稳定供应。利用商超会员体系,开展精准营销,针对水果消费偏好的会员推送枇杷新品信息,扩大销售范围。此外,可与商超合作开发定制化包装,提升产品辨识度与吸引力。
(三)完善产业链条
① 发展枇杷加工业: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吸引食品加工企业入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枇杷冻干片、枇杷果酱、枇杷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如,永善县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枇杷加工成枇杷泥和枇杷膏,实现深加工,提高枇杷的附属值。政府支持推广“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② 加强仓储保鲜和物流配送建设:加大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在主产区建设气调保鲜库、预冷中心,推广使用真空预冷、冷链车运输等技术,将枇杷采摘后的损耗率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与具备冷链设备的专业物流企业合作,定制“产地直发 - 直达餐桌”的物流解决方案,优化运输路线,缩短配送时间。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确保枇杷品质不受影响。
(四)强化科技支撑
①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组建由高校专家、农技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制定一对一、一对多的“专家 - 果农”定向服务,定时长期对果园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编制通俗易懂的种植手册,图文并茂地讲解修剪、疏花疏果等关键技术要点。在果园设立示范基地,展示先进种植技术的实际效果,引导果农学习应用 [4]。例如,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果农深度合作。设立科研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对成功转化的项目给予资金奖励。组织专家团队对枇杷种植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如培育抗寒、抗病新品种,研发新型生物农药等。同时,搭建线上技术交流平台,方便科研人员与果农实时沟通,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结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枇杷产业作为特色农业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拓展营销渠道、完善产业链条和强化科技支撑等推广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枇杷产业推广面临的问题,推动枇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应持续关注枇杷产业发展动态,不断优化推广对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需求。同时,还需注重政策协同发力,整合农业、财政、科技等多部门资源,形成推动枇杷产业发展的合力。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乡村生态环境。鼓励创新驱动,探索“枇杷 + 文旅”“枇杷 + 康养”等新业态,拓展产业发展边界,让枇杷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持续释放活力,成为乡村经济繁荣、农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友祥, 张雅玲, 郑健, 等. 云南屏边枇杷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果树 ,2025,(04):147-151.
[2]蒋际谋 , 陈秀萍 , 邓朝军 , 等 . 我国枇杷产业优劣势分析与发展对策 [J].中国园艺文摘 ,2018,34(04):46-48+68.
[3]王化坤 , 陆爱华 , 高志红 , 等 . 江苏枇杷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J]. 中国果树 ,2018,(02):94-98.
[4]王会良, 何华平, 龚林忠, 等. 湖北省枇杷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 ,2017,56(06):1078-1079+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