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创新
黄强富
巫山县大昌小学 404707
摘要:作为学校安全管理负责人,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制度、教育模式、协同机制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构建“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体验式安全教育模式”“家校社三维联动机制”,形成预防、教育、治理结合的安全工作闭环。实践显示,创新管理能提升师生安全素养,降低校园安全风险,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可操作的范例。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创新实践;网格化;体验式
引言: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一所学校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就必须重视校园安全,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当前校园安全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包括重视问题发生之后的处理办法而忽略了问题事件的预防;重视对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校的单独管理,忽视了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合作。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校安全管理需要基于经验发展科学,从粗放的管理方式转变到精准的安全问题预防!
一、制度创新:构建“网格化+数字化”安全管理体系
制度创新是学校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按照“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构建覆盖全面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细分责任、优化流程、技术支持,实现安全管理无死角。
案例:某校“1234”网格化管理实践
网格划分有标准:按建筑功能和人员密度,把校园分成12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设置“安全责任公示牌”,注明网格员(年级主任)、监督电话、应急流程;
隐患排查更智能:师生通过手机端“安全随手拍”上报隐患,平台自动识别风险等级(红/黄/蓝三色预警)。比如实验室危化品存放不规范,系统会立即向后勤处、教务处发送整改通知;
应急处置有流程:制定《网格应急响应手册》,明确各网格应急步骤。例如食堂网格发生火灾时,网格员要在1分钟内启动灭火装置,3分钟内组织师生撤离,5分钟内完成事故上报;
考核评价靠数据:每月生成《网格安全指数报告》,将隐患整改率、应急演练参与度等12项指标纳入部门绩效考核。2023年,全校安全责任事故同比下降78%。
通过制度创新,该校实现了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相关经验在区域内推广。
二、教育创新:打造“体验式+场景化”安全教育模式
安全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师生应急能力。传统说教式教育效果有限,需要借助体验式学习,通过情境模拟、角色代入、实践操作,让安全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构建“三维体验课堂”:物理空间体验(应急演练场馆)、虚拟场景体验(VR安全模拟系统)、生活场景体验(校园安全岗实践),形成“认知—体验—应用”的能力培养链条。
案例:“沉浸式安全体验馆”建设与应用
物理空间:应急演练实战化
建设800㎡的安全体验馆,划分四个实训区,分别是消防逃生、防溺水、防踩踏、交通安全。在消防实训区,学生佩戴烟雾面罩穿越模拟火场,通过温度感应、声光效果感受火灾危险;防溺水实训区利用水压装置模拟溺水窒息感,训练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近三年,学生应急技能考核通过率从62%提升至94%。
虚拟场景:VR技术深度应用
引入VR安全模拟系统,覆盖校园欺凌、实验室爆炸、地震逃生等15类高危场景。在“校园欺凌应对”模块,学生可选择不同角色,通过对话分支体验不同处理方式的后果。某班学生模拟后自发成立“校园安全观察员”团队,主动化解同学矛盾23起。
生活场景:安全岗位实践育人
设立“学生安全督导岗”,学生课间在楼梯口、操场等区域执勤,佩戴袖标劝阻危险行为。七年级学生小李担任“电梯安全员”后说:“以前觉得安全规则麻烦,自己执勤后才知道每条规则都是保护我们的‘安全盾’。”
三、协同创新:建立“家校社”三维联动治理机制
校园安全是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依据社会支持理论,构建“家校社安全共同体”:学校制定标准,家长承担居家监管责任,社区提供周边环境治理支持。通过信息共享、协同演练、隐患共治,形成“目标一致、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的治理格局。
案例:“家校社安全联盟”建设路径
家长层面:打造“安全家长学校”
推出《家庭安全100问》线上课程,内容涵盖居家用电、儿童心理安全、防拐骗等,要求家长每年完成8学时培训并通过考核;
组建“家长安全志愿者”队伍,每天上下学时段在学校周边协助疏导交通。2023年,劝阻家长违规停车1200余次,校园周边交通拥堵指数下降40%。
社区层面:建立“隐患共治清单”
联合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城管中队召开季度联席会议,制定《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治理清单》,2024年重点整治无证摊贩、黑校车、电竞酒店三类问题;
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青少年安全实践基地”,开设“防网络诈骗”“应急救护”等公益课程,年均服务学生及家长3000余人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方面想要实现校园安全,就必须针对现有的安全管理方式进行创新。首先要做的便是制度上的创新,这能够构筑出安全防线,其次便是教育创新,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应急处理能力,最后便是协同创新,通过多方合力构建出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跃伟,明亮,刘奎. 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2, (14): 45-47.
[2]刘瑞雪,夏永琪. 大数据与学校安全管理创新研究 [J]. 大众投资指南, 2018, (20):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