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创新

作者

石志琢 陈新建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农村供水服务中心 山东省滨州市 251900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而技术创新则是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深入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1.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必须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管理目标。质量方针应体现在对工程质量的总体要求、承诺,为全体参建人员提供质量控制引导。管理目标则要具体、可衡量,确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每个阶段的质量标准。再者,建立质量管理机构组织,成立专门质量管控部门,成员由具备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该组织负责制定质控制度、施工质量监督、质量检查与验收等工作。并且在每个施工班组中设置质量监督岗位,组件由上到下、层层负责的质控网络。

1.2 加强原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原材料是主要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原材料采购中,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建立严格的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做好供应商资质审查、产品抽检工作,保证所采购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开展严格的质量检验,特别是砂石、水泥、钢材等核心材料,每个批次都要抽检,包括材料强度、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合格产品入库存储或进入施工场地。同时,建立完善的原材料存储、使用管理制度,以免原材料存储时出现受潮、变质、损坏等问题,以免出现质量隐患。

施工设备质量控制是重要环节,做好施工设备的运维管理工作,制定详细的运维管理计划,根据计划要求对施工设备定期进行检查、清洁、润滑、调整,以保证设备性能良好。设备选型、采购期间,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实际需求,选择质量高、性能强、适用性好的施工设备。采购的新设备应提前进行调试、试运行,确保实际施工中可正常使用。

1.3 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养

施工人员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作业的主体,良好的素养有助于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养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作,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包括施工技术、质量标准、安全防范等,从而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更熟练掌握施工工艺以及技术要求。配合考核机制,定期开展考核工作,包括专业技能、工作态度、质量意识等方面,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晋升空间等挂钩,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对于考核不合格人员需要再培训、调整岗位,提高施工团队的综合素养。

1.4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工艺管控,严格按照工艺标准开展作业,确保每道施工工序都满足质量标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核心工艺重点监控。施工期间,做好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加强施工工艺参数控制,如混凝土配比、浇筑温度、碾压次数等,确保工艺的可靠性。

此外,施工进度、施工环境也会直接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赶工期忽略施工质量。施工进度计划阶段,应综合考虑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情况、施工难度,科学安排各道工序施工时间、顺序。具体施工中实时调节施工进度计划,保障项目工程顺利展开。期间要做好施工进度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期滞后问题。在施工环境方面,时刻关注环境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管控。高温季节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冬季施工中应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以免混凝土受冻。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创新措施

2.1 数字化施工

2.1.1 三维建模技术

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工程师可借助三维建模软件对水利水电工程展开可视化设计,从水工建筑的整体结构到每处细节构造,都可以在三维模型中呈现出来。让设计内容更加直观,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掌握工程空间关系、结构特点,提高设计的合理性、精准性。施工阶段,三维建模技术可提供精准的施工指导,将施工方案和三维模型结合,直观了解每个施工环节的要求、作业流程。

2.1.2 数字化监测技术

该技术是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控的重要措施,采用先进的传感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例如,大坝的变形、应力、渗流等参数;隧洞的围岩压力、位移等参数。这些信息数据通过通信系统传输给监控中心,实时对数据展开分析、处理,发现异常数据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施工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并且,数字化监测技术可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工程运行规律与变化趋势,评估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状况、安装状况。

2.2 新型材料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中,目前可应用的新型材料包括高性能混凝土、新型防水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中,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强等优势,可用于大坝、水闸、隧洞等重要结构部位,使其承受更大的水压、外部荷载,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为了充分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需要搭配优质水泥、骨料、外加剂,优化施工流程。新型防水材料具备更强的耐久性、防水性,从而减少水利水电工程渗漏情况,可将其用于大坝、水闸、渠道等防水部位,例如采用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等,打造严密的防水体系,提高防水效果。并且当今市场中已经推出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防水材料,可自动修复微小裂缝,使防水性进一步提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优点的新型材料,可应用于结构加固与修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与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2.3 节能环保技术

节能环保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生态护坡技术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可以为工程提供部分电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可以在大坝、厂房等建筑物的屋顶或空旷地带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采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可以将施工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通过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用于混凝土搅拌、场地冲洗、绿化灌溉等。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河岸和山体的生态环境,包括植被护坡、土工格室护坡、生态混凝土护坡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创新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原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数字化施工技术、新型材料的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等创新,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不断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为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同霞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创新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 2024(20) :155-157.

[2] 吴扬 .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 [J]. 现代工程科技 ,2023(5):56.

[3] 陈德明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J]. 水利电力技术与应用 ,2022(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