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何兰

凤台县第四实验小学 邮编:2321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从构建教学模式、融合课堂策略及深化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分析项目式学习理念与语文学科特点结合点,提出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项目任务,创设真实语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语文课堂转型升级,实现教学效能最大化。研究表明,项目式学习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精神与创新思维。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语文教学;实践路径

引言: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注重通过完成具体项目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项目式学习逐渐受到教师重视与青睐,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也日益广泛。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特点,项目式学习恰好能够满足这一特性需求,为语文教学带来新活力。本文旨在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方法与途径,为语文教师提供参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构建项目式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

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确定适合项目式学习主题,如我们班的故事会、校园文学采风、传统文化寻宝记等,这些主题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明确项目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使学习方向更加清晰。精心设计项目任务,任务设计应当层次分明难度适中,既要考虑基础知识掌握又要关注高阶思维培养。比如在我们班故事会项目中可设计收集故事、分析故事结构、改编故事、表演故事等环节,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也至关重要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关注学生在项目全过程表现而非仅仅关注最终成果。教师要做好项目全程引导与支持工作,适时提供必要资源与方法指导,保证项目顺利开展。通过这种模式构建,能有效转变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融合项目式学习的语文课堂策略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融合项目式学习融入语文课堂需要注重四个方面: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合作学习与评价反馈。情境创设强调为学生营造真实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任务驱动注重通过具体项目目标引领学习过程,使学习内容系统化;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互助互学,形成学习共同体;评价反馈则关注多元化评价机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形成完整课堂生态。教师角色也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不仅提供必要支持,更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通过这种融合可实现语文课堂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自然习得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人文情怀。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探秘身边物品背后故事项目。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普通却有特别意义物品,如落花生、铅笔、课本等,引发关注与探究欲望。将学生分为调查员、记者、编辑、演说家等角色,开展协作探究:调查员负责查找物品相关资料,记者负责记录物品特点与价值,编辑负责整理材料成文,演说家负责作品展示。在落花生探究中学生通过实地观察种植过程,查阅资料了解营养价值,访谈农民了解生长特点,撰写探究报告并制作简报,最终举办平凡中见伟大主题分享会。整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内容,理解珍视平凡、脚踏实地思想又培养了观察力、表达力与合作精神。教师全程给予适度指导,如提供资料来源建议,引导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组织交流展示等。此外,采用成长记录单记录学生项目进展情况,通过项目成果展示、师生共评、自我反思等方式,全面评价学习效果。

三、深化项目式学习的语文实践路径

深化项目式学习实践路径应着重关注资源整合、机制构建、学科融合与成果转化四个维度。资源整合强调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学习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机制构建注重建立项目学习长效保障体系,使其成为常态化教学方式。学科融合则突破学科界限,促进知识迁移与整合应用,成果转化则关注学习成果展示与分享,增强学习意义感。这四个维度相辅相成,共同构建项目学习生态圈。实践中还应注重循序渐进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拓展项目广度与深度使学生在持续参与项目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还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多层次任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长与进步。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传承红色精神,讲述英雄故事主题项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五位英雄事迹,感受革命先烈崇高精神。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寻访身边英雄活动,分成采访组、资料整理组、编辑组、宣传组等,搜集社区老兵、消防员、医护人员等各行各业英雄人物事迹。采访组负责设计问题并进行实地采访,资料整理组负责查阅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编辑组负责将采访内容与背景资料整合成文章或视频,宣传组负责设计展示方案。在此基础上,学生共同创作英雄故事集,制作英雄事迹展板,甚至编排英雄事迹情景剧,通过校园广播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展示宣传。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邀请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退役军人等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增强爱国情感,联合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展示成果。通过该项目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革命英雄精神还锻炼了采访、写作、表达等语文核心能力,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与团队协作精神,实现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陶冶统一。

结论: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前景广阔。通过构建科学教学模式,融合有效课堂策略,深化多元实践路径,能够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优势,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项目式学习并非万能钥匙,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需求教学方式。未来可进一步探索项目式学习在不同年龄段语文教学中应用特点,以及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路径,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蔡艳雯. 初探项目式学习评价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试题与研究,2024(25):72-74.

[2] 严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C]//第三届教育建设与教学改革论坛论文集. 2025:1-5.

[3] 曾俊.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C]//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