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观课议课- - 促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作者

张艳丽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678700

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 它超越了传统听课评课的简单评判功能,更强调专业对话与共同成长。通过系统性的课堂观察与深度研讨这一教研形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教育智慧的共享与创新。

一、观课议课的价值与意义

观课、议课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能为参与者提供生动的教学范例 , 使其直观感受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高效的课堂管理策略。这种“临床式”的学习方式,让教师能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快速汲取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观课议课更是专业成长的加速器。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能精准诊断新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个性化指导。实践研究表明,接受过系统观课议课指导的新教师,其教学效能感的提升速度显著高于传统培养模式。议课环节的深度对话尤为关键。通过提炼课堂亮点、剖析教学问题,参与者能够实现教学理念的碰撞与融合。这种基于实境的反思性对话,使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从经验层面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 实践- 反思提升" 的良性循环。

二、当前观课议课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观课议课活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总觉得听评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准备听一节课之前,很多时候对教师的背景、学生情况、教学的目标等没有做充分的了解,导致对授课教师在课堂中所采取的一些做法不能给予充分的理解;2. 在议课中,直接告诉授课者 —— 这里做的比较好,那里做的有些欠缺,是否应该这样做,让授课教师感觉到听课者是以专家的身份自居,以专家的角色来评判这节课(虽然听课者自己没有这样的想法),让授课者感觉双方的地位极不平等,以至于面对各种 “好的” 建议策略时,授课者不是耐心的接纳,而是想着应该找什么样的理由进行驳斥;3. 在议课中,讨论交流的主题内容较多,想面面俱到,导致很多教学问题都无法进行深入交流,给人以蜻蜓点水的感觉,对下一步改进的策略、措施没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无法达到观课议课的有效目的;4. 人情因素干扰,由于授课者与听课者之间的熟悉关系,导致评课时碍于情面,只说好话,回避问题,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深度的交流,导致观课议课流于形式。

三、有效观课议课的实践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 , 结合陈大伟教授的理论指导 , 笔者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

(一)观课前充分准备,提升观察针对性

了解授课教师的教龄、教学特点及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如果是年轻教师,重点关注其课堂组织能力、基础教学技能;如果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则侧重关注其教学创新点与个性化教学策略。同时,提前熟悉教学内容(如物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实验设计原理等),确保观课过程更具聚焦性。

(二)构建平等对话机制,推动协同成长

议课时摒弃 “专家式” 评价,采用 “交流式” 研讨。例如:“这个实验演示效果显著,若改为学生分组操作,是否能进一步加深其对原理的理解?” 优先鼓励授课教师自我反思,如:“您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环节是什么?哪些部分有优化空间?” 让议课成为双向互动的探究过程,而非单向的指导活动。

(三)聚焦核心问题,深化研讨深度

每次议课聚焦 1-2 个关键问题,避免泛泛而谈。例如:

实验教学领域:如何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规范性与数据记录能力?

概念教学领域:如何突破 “力与运动关系” 等核心概念的思维难点?

结合具体教学片段展开分析,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导入环节,您通过哪些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惯性概念?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程度如何体现?”

(四)立足学科特点,提升议课专业性

针对物理学科特点,在实验课中,需重点观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学生参与的深度、数据处理的规范性及安全操作的落实情况;在理论课中,则应关注物理概念的逻辑建构过程、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路径、课堂提问的启发性与有效性等。

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如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进行评析,使议课内容更具学科深度与专业价值。

结语​

观课议课是促进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引擎。作为教研员,应坚决摒弃形式化评课,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平等的对话机制、聚焦核心问题的深度研讨,切实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优化教学实践。唯有让观课议课回归 “研究课堂、促进成长” 的本质,才能使其真正成为推动物理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抓手。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2] 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